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耶利米书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一节 “耶和华对我说,虽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我的心也不顾惜这百姓。你将他们从我眼前赶出,叫他们去吧!

这是耶和华最后的答案,在十五章一至四节。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有两个伟大的代求者:摩西与撒母耳。摩西为叛逆的以色列代求(出卅二11-1320-34;民十四13-19;申九13-29;撒母耳为以色列人代求(撒上七8-9,十二19-25)。诗篇九十九篇六节提到代求者有摩西和亚伦以及撒母耳。在先知著作中,摩西又再被提四次(赛六十三1112;弥六4及玛三22)。他们不仅是代求者,也是圣约的中保(撒上十二章)。

他们站在耶和华面前,敬拜与事奉(七10及王上十七1,十八15;王下三14,五16)。“我的心不顾惜他们。”在旧约中只此处提说。

你将他们从我眼前赶出,“赶出”原是“出去”,不一定是赶逐。这是出埃及的口号:“容我百姓去!”(出五1,七1626,八16,九113,十3)。摩西是领以色列人出去,离开埃及为奴之家。但此处耶利米受命,将百姓赶出去,离开耶和华恩惠之处,被掳到外邦。

第十五章二节 “他们问你说,我们往那里去呢?你便告诉他们,耶和华如此说,定为死亡的必至死亡;定为刀杀的,必交刀杀;定为饥荒的,必遭饥荒;定为掳掠的,必被掳掠。

以色列往那里去呢?有四个可能:死亡、刀杀、饥荒及掳掠。“死亡”实际是指瘟疫。十四章十二节有刀剑、饥荒、瘟疫三种死亡的情形。死亡指瘟疫,这种旧约的说法,(耶十八21及四十三11)也出现在新约的启示录中(二23,六8及十八8)。在中世纪的黑死病有同样的涵义。

这是战争的实况,掳掠似乎不会比前三样轻,因为继续的受苦,不如一死。

第十五章三节“耶和华,我命定四样害他们,就是刀剑杀戮,狗类撕裂,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吞吃毁灭。

这四样似乎是有次序的,先是被刀杀戮,尸体横陈,被野狗撕裂后,被飞鸟走兽吞吃毁灭。这是圣约之咒诅,是尸首不得葬埋,才会有这样的惨状。365在国际外交的盟约,尤其是对附庸国的条款,也有这样的咒诅,以示警告,勒令守约。366

第十五章四节“又必使他们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都因犹大王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

在申命记所宣布的咒诅中,有一项是:“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申廿八25)在此处特别重复。“抛”字原意为颤抖,也有“惊恐”的意思(赛廿八19)。

在十四章二十节,认罪中提及“我们列祖的罪孽”。此处就特别指出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有其父,却没有其子。希西家是好王,从事宗教改革,但他儿子作王最长,在信仰上最差,几乎拜各样的神,使以色列陷在极端的迷信罪恶之中(王下廿一2-17,廿三26及廿四3)。

363 C.H. Gordon, "Abraham and the Merchants of Ura",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17 (1958) 29,这一用词出现在创世记卅四章十、廿一节以及四十二章卅四节,在叙述亚伯拉罕的生平中。W.F. Albright, "Abram the Hebrew, A New Archa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Bulletin of American School of Oriental Research 163 (oct. 1961) 44.

364 W.L. Holladay, Jeremiah 1, 437.

365 D.R. Hillers, Treaty-Curses and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1964, 68-69.

366 D.J. Wiseman, The Vassal Treaties of Esarhaddon, II, 425-427.

c.圣城的厄运(十五5-9

这首诗是描述侵略的凶猛与强暴,战争的残酷与惊恐,反映巴比伦在主前597年的侵略,史事的记在列王纪下廿四章十至十七节。

在用字方面,似乎暗示阴间的惊恐,“问”(sheol)与“阴间”字源相同。“境内”原为“地”,也可指阴间(十四218)。

若比较耶利米哀歌一章一、十二、廿一节及二章十三、二十节,指主前587年耶城的陷落,也不为过。

第十五章五节 “耶路撒冷阿,谁可怜你呢?谁为你悲伤呢?谁转身问你的安呢?

“可怜”可参阅十三章十四节,“悲伤”先出现在四章一节,原意为“流浪”或“飘荡”。实意为摇头或摆动身体,是举哀的动作。悲伤的动作为表示安慰(伯二11)。在耶利米书廿二章十节,以哭号与悲伤来表达。

“转身”是调转方向,可参照五章廿三节,先知从地面转向高空观察。问安是诗篇一二二篇六至八节,求平安愿望平安。问安是向他们致安,当然是善意的,但是“问”既与“阴间”为同字,七节“境内的城门”也可译为“阴间的门”。此处虽不提阴间,但整段经文有死亡的气息。有关阴间的经文在诗篇中甚多,如十六篇十节,卅一篇十七节,四十九篇十四、十五节及八十八篇三节。在以赛亚书七章十一节:“求”与“深处”联在一起,“深处”原意为阴间。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无人!无人可怜,为你悲伤,也无人会关心,来向你问安。

第十五章六节 “耶和华说,你弃绝了我,转身退后,因此我伸手攻击你,毁坏你,我后悔甚不耐烦。

以色列人弃绝神,是十四章廿一节的话,申命记卅二章十五节:耶书仑(以色列)离弃造他的耶和华,轻看救他的磐石。十四章廿一节百姓求神不轻看(或辱没)神荣耀的宝座,但是耶和华已经弃绝了祂的百姓(十二7)。

转身退后,原指仇敌的败退(诗九3,五十六9)。耶路撒冷向神退后(哀一8)。本书七章廿四节“向后不向前”,表明退后离弃神。二章廿七节:背向神。

伸手攻击,可参考六章十二节,神公义罚恶的能力显明出来了,因为神不能再宽容。

“不耐烦”可参阅六章十二节。四章廿八节:神必不后悔。在七十士译本作:放弃他们,不能再顾念。十四章九节求神不离开他们。但神不会再听他们的呼求。

第十五章七节“我在境内各城门口,用簸箕簸了我的百姓,使他们丧掉儿女。我毁灭他们,他们仍不转离所行的道。

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情景,就是在收获时,将谷类在扬场上去壳除糠。簸箕是木制的,制成叉形,就可除壳(赛三十24),367此处作为审判的隐喻(赛四十一15-16)。

在境内各城门口,七十士译本作“我民的城门”。在这地上的各城,城门口为公众集合之处,神要施行审判。“境内”若照原意“地上”可作阴间,阴间有门(赛卅八20;伯卅八17)。368耶柔米注释中的意译为:“我以簸箕的叉,将他们弄散,这样就把谷场清除。我要将他们分散在地门,让他们踏入地下世界的门槛。”369

他们丧掉儿女,动词只在耶利米书,可联想申命记卅二章廿五节,刀剑使儿女灭绝,使他们毁灭,正如十二章十七节所说的。

“他们仍不转离所行的道。”所行的道是恶道,就是他们迷信偶像的罪,他们的罪行真正是历历可数的。这里又暗示了阴间,因为阴间是使人无法转离的(伯七10,十21)。

第十五章八节 “他们的寡妇在我面前比海沙更多。我使灭命的午间来,攻击少年人的母亲,使痛苦惊吓忽然临到他身上。

战争夺去了许多壮士的性命,以致寡妇比海沙更多。这是神对族长应许的反面。祂曾应许亚伯拉罕与雅各,他们的后裔比海沙更多。但是现在是相反的,寡妇多,就没有生育,断了下代。

少年人是兵源,而少年人的母亲受攻击,她们与寡妇无异,因为失去了她们的少壮儿子。战争的惊恐是由于灭命者进逼而来。为什么是在午间呢?因为午间是最平安稳妥的时间(参考六4)。

“惊吓”有不同的意义,可译为“惊起”,似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使人突然跳去。这字根与“城”字同,也许影袭耶路撒冷城。以致当惊吓临到他身上,好似城墙塌陷下来,压在他全身。如果这是“城”,更可引用约伯记廿四章十二节“多民的城”,原意为死亡之城,是阴间,诗篇七十三篇十九节作惊恐灭尽。370

第十五章九节 “生过七子的妇人,力衰气绝,尚在白昼,日头忽落,他抱愧蒙羞。其余的人我必在他们敌人跟前,交与刀剑,这是耶和华说的。

七子的妇人可谓有福,因为她蒙神施恩。在哈拿之歌中有这样的诗句:“不生育的,生了七个儿子,多有儿女的反倒衰微……他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撒上二57)。在第六节:“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此处又提到阴间。七子的妇人又可在路得记四章十五节提到。人们称赞拿俄米说:“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

五至九节似参照撒母耳,因为本章一节已提到他。这里不仅可以引用哈拿之歌,而且也可联想撒母耳记上十五章卅三节:“他在杀亚甲之前曾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

妇人不再有生产的力量,她已力衰气绝。尚在白昼,离午间并非太久(参照上一节)。日头忽落,在希伯来文,“她的日头”,生命已经落下了,因为在阴间只有黑暗,不再光明。这是埃及的宗教思想。371

这首哀歌用作礼仪,提到饥荒与瘟疫,是犹大当时的实情。刀剑之灾在主前604年实现于亚施基伦,598年在耶路撒冷,但是人民仍未警觉(五12,六14),当时王还提倡禁食,又有礼拜的事。但当王焚先知的书卷,耶利米已经知道局势无法挽回了。所以他自行写一礼仪诗,表明拯救无望,民族败亡在即,必无可挽救了。十四年后,刀剑与饥荒的大灾祸,都确实临到(参哀四9)。

367 L. Turkowski, "Peasant Agriculture in the Judean Hills", Palestinine Exploration Quarterly 101 (1969) 107. N. Richardson, "Winnowing",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852.

368 M. Dahood, Psalms I, 1966, 57, 106.

369 W.L. Holladay, Jeremiah 1, 442引用。

370 M. Dahood, Psalms, II, 193-194.乌格列文qrt也指阴间,与此间的字义相同,Ugaritic Text, 4. 8.11.

371 H. Frankfort, Ancient Egyptian Religion, 1961, 106.

四、自白与信息(十五10-廿五38

自十五章十节起,几乎近十章都是陈述先知个人的感受。他自白个人内心的挣扎,又面对政治上宗教的压力。他传出一连串的信息,预言并苛责末朝王室的罪恶,以及耶路撒冷最后的命运。他对当时的假先知的抨击不遗余力。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都导引人民陷于罪中,无法自拔。严责君王与假先知,是在廿一章至廿三章,专指外面的压力。耶利米内里的挣扎是在十五章。从十六章至二十章又传出不同的信息,主要是神的审判。但是民族的败亡不是最后的。如果悔改,仍有第二次的出埃及,得蒙拯救。耶和华是他们唯一的盼望(十六、十七章)。

耶和华公义的审判,以两个异象作结(廿四章)。审判不仅临到犹大,也在列国。神忿怒的杯已经倾倒,因为审判是普世的(廿五章)。

1.个人的试炼(十五10-二十18

耶利米个人在心灵挣扎,他必须接受更大的苦楚。神不许他结婚,连他的家庭生活也否认了。他不可参加婚丧的事,只面对民族的沦落发出呼声。他在严重的试炼中,所传出的信息大多是反面的,消极的。他完全慑服在神的权能的旨意下,时而求助,时而埋怨,常陷在忧郁与痛苦之中。

a.内里的挣扎(一)(十五10-14

有关耶利米心灵的挣扎,此处可分为两段:十至十四节以及十五至廿一节。先有先知的自白,随有神的答语。在性质方面与十一章十八节至十二章六节相似。

自十一节至十四节,耶和华的答语中,十三至十四节分明是十七章三至四节的内容,两者十分相似。十一至十二节与十三、十四节不甚衔接。十一、十二节似是积极的语气,但是如果参照十一章廿二、廿三节,都是正面的话。参考十二章五节,先知该知道更坏的情势还在前面。可见本段耶和华的答语(十一至十四节),还是正反面俱有的。

第十五章十节“我的母亲哪,我有祸了,因你生我作为地相争相竞的人。我素来没有借贷与人,人也没有借贷与我,人人却都咒我。

十二章六节:“你父家”直译应为“你的父亲”。此处是“我的母亲”。耶利米虽在呼喊母亲,未必真是向母亲呼喊。可能那时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世了。可见这只是一种痛苦中的呼喊而已。二十章十四节提到母亲:“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他是在咒诅生日。也许他是在温习蒙召的经验,因为神向他提说选召是在他还未出生,还在母腹的时候。如果他是在温习蒙召的经验,他呼喊母亲,实在是向神发出的。

“我有祸了!”可参考四章卅一节及四十五章三节(“哀哉”是同样的涵义)。

他成为相争相竞的人,这是法律的用词,说他在别人看来是争吵惹是非的人。如箴言书中“争吵的妇人”(箴廿一9,廿五24,廿七15)。争吵可成为诉讼的对象,吵到法庭,由法官来审断。耶利米已经在众人眼光中看为问题人物。耶利米原来不是被控的,他先是控方。他向众民提出他们毁约的罪名。他们破坏了圣约,应受法律公正的制裁。但是现在情形完全颠倒,他却被人控告。其实他未借贷与人,也没有向人借贷,完全没有法律的责任。

“我素来没有借贷与人,人也没有借贷与我。”这是一句俗语,表明清白。约伯记六章廿二节也有类似的用意。照说耶利米在社会关系上没有什么纠葛,没有惹起什么麻烦,是不应有纠纷的。

人人却都咒我。咒可有另一用词(十一3)。此处这个字可用作不同的涵义,可译作“虐待”,(创八21仍译为“咒诅”),“否认”(箴三十10也仍译为“咒诅”)或“诋谤”(传七2122的“咒诅”)。其中含义有“轻视”、“讥笑”、“污辱”。372耶利米受尽了人们那样的辱咒诅,他心情的忧苦可想而知。

第十五章十一节“耶和华说,我必要坚固你,使你得好处。灾祸苦难临到的时候,我必要使仇敌央求你。

“耶和华说,”在七十士译本:“耶和华呀,诚然……”如果照这样的译法,“坚固”一字应改为“事奉”(两字的字源相同)。“耶和华阿,我诚然事奉……”这样就将这节作为耶利米继续的自白。373

如果仍照希伯来文的读法,“我必坚固你”是指耶和华给予他的装备,如铜墙铁壁的坚垒,敌人无法制胜他(参阅12节)。

这些仇敌是迫害他的,现在相反地需央求他。假若照希腊文译词,“耶和华阿,我诚然好好事奉。灾害苦难临到的时候,我必要使仇敌央求。”这样似乎在涵义上更为明确。

“使你得好处”可作不同的解释。这是为耶利米得好处,也是为众人得好处。又可表示他曾好好地事奉耶和华。又求耶和华的是仇敌呢?还是先知为他们代求呢?神已不愿耶利米代求,但耶利米仍可怜仇敌的受灾。主要是因为他看见灾难而生怜恤的心。

第十五章十二节 “人岂能将铜与铁,就是北方的铁折断呢?

北方的铁必指北方侵略者的武力,铁也将铁折断。诗篇二篇九节: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但铜与铁连在一起,是本书的用语,在一章十八节铁柱铜墙,又在六章廿八节:他们是铜与铁,都行坏事。可见这与本节相连。耶和华虽给予先知保障,但他面对的,还是那些仇敌或行恶的。现在神允许外邦的侵略者来犯,这是无法抵御的,必致折断损坏,在以后两节有更清楚的说明。

第十五章十三至十四节“我必因你在四境之内所犯的一切罪,把你的货物财宝当掠物,白白的交给仇敌。我也必使仇敌带这掠物到你所不认识的地去,因我怒中起的火要将你们焚烧。

这两节经文与十七章三、四节很相似。掳掠的事成为必然的,仇敌来将财宝掳去,犹大的国力就消失殆尽,元气不复存在。你的罪与你的货物财宝是连在一起的,罪永远导致损失与剥夺。

被掳至外邦,是到你所不认识的地去,不仅在十七章四节,也在廿二章廿八节,这些都在主前597年实现了,记载在列王纪下十四章十三、十四节。

耶利米已经从个人的忧苦,转向民族的忧患。看到神对犹大的审判,不是更令他痛苦吗?

372 I.L. Seeligmann, "Zur Terminologie fu/r das Gerichsverfahren im Wortschatz des biblischen Hebra/isch", Hebra/ische Wortforschung, Festschrift zum 80. Geburtstag von Walter Baumgartner, 1967, 256-257; H.C. Brichto, The Problem of "Curse" in the Hebrew Bible, 1963, 120-177.

373 W.L. Holladay, Jeremiah 1, 453. J. Bright, The Book of Jeremiah, 106.

b.内里的挣扎(二)(十五15-21

耶利米又发出自白与哀告(15-18节),接有耶和华的答覆(19节)。以下再有两节(2021节)可说是耶和华回答的补充语,似乎只是重复一章十八、十九节。这是先知蒙召时听见神对他保证的话。

第十五章十五节 “耶和华阿,是知道的。求记念我,眷顾我,向逼迫我的人为我报仇。不要向他们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为的缘故,受了凌辱。

在这自白中,一开始是向耶和华呼求,正如在十一章二十节与十二章三节。记念、眷顾,是诗篇一○六篇四节的用词。

是知道的。”在七十士译本是省略的,表明他的呼求,求主关切,因为在本节下,再提到“要知道”,求主真正的关心,使他不致白白受苦。

记念与眷顾,反面就成为记念与追讨,用词相同,意义就差别很大。十四章十节下:“现今要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眷顾”一词的反面是“对付”或“追讨”,十一章廿二节的“刑罚”,也是同一用词,在此处与卅二章五节的涵义是正面的:“眷顾”。

他求耶和华向逼迫他的人行使权柄,为他伸,为他报仇。“不要向他们忍怒取我的命。”耶利米知道耶和华是不轻易发怒的(出卅四6)。如果神的怒气太慢,恶人就会将耶利米杀死。假若神的怨气一迟延,他的性命就不能确保了。

这是诗人的吁求:耶和华阿,求不要在怒中责备我!同样的话在卅八篇重复(以上是诗篇六篇一节)。神的怒气足以使仇敌灭没,但至少不致使仇敌有力量来摧残先知的性命。可见耶利米实在感到威胁,心中有紧迫的感觉。

“要知道”是一种要求,求注意关切,我为的缘故受了凌辱。诗篇四十四篇廿二节:“我们为的缘故终日被杀。”这是有类似的哀告。

“凌辱”是与六章十节同一个字,是受敌人的羞辱(五十一51)。这种凌辱使人抱愧蒙羞的(卅一19),是很难承担的。

第十五章十六节 “耶和华万军之神阿,我得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名下的人。

耶利米得神的话,当作食物吃。正如以西结的经验,因为以西结曾受命吃神的书卷,这可能是表征的言语,却是神给予先知的启示。在耶利米蒙召的时候,神确将祂的话给他,因为神曾伸手按他的口(一9)。神的话是食物,且比食物更重要,因为人活,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的一切话(申八3)。神的话也决不徒然返回(赛五十五11)。

神的话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欢喜快乐常是婚礼中的用词,而且是连在一起的。但是耶利米婚姻的快乐是被否认了。在二十章七节: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这不是与此处矛盾吗?因为这里所说的,神的话是他的快乐。其实他的重点正是在不同的关系上。他与神的关系甚至有婚姻的快乐,但他与反对他的人的关系,则只有凌辱与恶毒。

“我是称为名下的人。”凡带有神名的,就是属于祂的,这里人再强调好似婚姻一般密切的关系。接提到耶和华的圣名:万军之神。本节下可译为:我是称为名下的人,归属的名:耶和华万军之神。这在中译词中却是省略的。

第十五章十七节 “我没有坐在宴乐人的会中,也没有欢乐,我因的感动,独自静坐,因使我满心愤恨。

耶利米被摒弃在一般社会的集会中,因为他不能与那些宴乐的人一同欢乐。这是从经文的表面来看。但是此处所指的可能还有其他的涵义。耶利米以神的话为心中的欢喜快乐,除此以外,他看到社会一般的情形,只有忧心,因为他们得罪神,必遭受公义的神施行审判。所以他没有欢乐。

这些宴乐的人可能是假先知,他们传好消息粉饰太平,说动听的话取悦别人,受人欢迎,可以享受宴乐,将耶利米所传的信息当作笑谈(二十7)。这就引起耶利米满心愤恨。374

耶利米向耶和华自白:“我因的感动。”原意为“我因的手”。耶和华的手是指耶和华感动先知的灵。神曾感动以利亚(王上十八46)、以利沙(王下三15)、以赛亚(赛八11)。在以西结书至少有七次提及(西一3,三1422,八1,卅三22,卅七1,四十1),使先知有特殊的感受。375

耶和华在感动耶利米的情形下,使他只有单独静坐,与一般人隔绝。在耶利米哀歌一章一节与三章廿八节,这是举哀的状况。在利未记十三章四十六节,译为“独居”,因为不洁净,只能与人隔绝,独居营外。耶利米在别人看来,也好像痲疯病人一般。他遭人弃绝,但他实在是为神。神使他愤恨,传出公义的信息。“愤恨”一词,原意为“烈怒”(参诗六十九24)。此处先知的信息为表露耶和华的烈怒。

第十五章十八节 “我的痛苦为何长久不止呢,我的伤痕为何无法医治、不能痊愈呢?难道待我有诡诈,像流干的河道么?

先知的自由:我的痛苦我的伤痕,实际是指百姓的损伤与疾病(六7,八2122,二1215)。以疾病指灾难也可见于四章十九节及八章廿一节。

痛苦长久不止,重复三章五节的经义。伤痕无法医治,在弥迦书一章九节。“为何?为何?”是哀叹的语气,可参考十二章一节与二十章十八节。

“难道……”可说是十分大胆的问语,耶和华曾发问:“我岂向以色列作旷野呢!”(二31)神当然不是旷野无水之地,祂是活水的泉源,有丰富的供应(二13)。但是先知现在怀疑起来,耶和华在欺骗他吗?怎么会像流干的河道呢?这河道应该有水,但在夏天的干旱中,河道的水都已干涸,使旅行的人在干渴中十分失望。这在巴勒斯坦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约伯记曾有两次提及,也是同样的隐喻来描述友情与恶人,没有像耶利米那样以此来喻神,使人惊讶。在耶利米书二十章十一节,将耶和华喻为可怕的勇士,也是过分夸张,有失敬虔的态度。

第十五章十九节“耶和华如此说,你若归回,我就将你再带来,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

这是耶和华的答语,其中包括责备与鼓励,“你若归回,”重复四章一节的话,是耶和华对以色列所说的话:“你若回来归向我。”主要的涵义是悔改。悔改是离开恶道,离开偶像,转向神。此处神要将先知带来归祂。归回是悔改,也是复兴。人转向神,神也必转向他。其实神不转向,因为祂没有转动的影儿。这正如太阳是恒星,并不转动。转动是地球,转离太阳就黑暗,转向太阳必有光明。此处的涵义也是一样。神要先知转向祂,才蒙光照,他才知道怎样劝导以色列人归向神。先知若悔改,不再怀疑与困惑,神就使他站在神的面前。

站在神面前,就是面向祂,是一个仆人的姿态,谦恭的等候主的命令与吩咐。十五章一节站在神面前,向神为百姓代求,这是祭司的职事。在神面前事奉与服事。在廿三章廿二节,站在耶和华的会中,会明白神的旨意,好教训百姓听从。假先知没有真正等候神,所以他们擅自说话。真先知如耶利米,却不是这样,而是真正秉承耶和华的命令。

“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宝贵的是指神命令先知所传的,神的信息与神的话语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下贱的是没有价值的,不是出于神的,是人的思想与论理,甚至引起人怀疑与困惑而发怨言的。先知应有属灵的辨别力,知道有适当的取舍。这样他就可以当作神的口,是先知的职事,因为先知是神的发言人。

“他们”或指以色列百姓,或指假先知那些宴乐人。他们应该听先知的话,他们必归向耶利米,而耶利米不会归向他们,也不可随从他们。属灵的人决不随波逐流,而应成为中流砥柱。

第十五章二十至廿一节“我必使你向这百姓成为坚固的铜墙,他们必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因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搭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我必搭救你脱离恶人的手,救赎你脱离强暴人的手。

耶和华的答语中,是要耶利米有顺服的心,他蒙神眷佑与使用是有条件的。但是此处似乎是没有条件的。这里是一章十八、十九节的话。“这百姓”是一种失望的口气,也含有憎恨的语调。

提到恶人,可比较六章廿九节。神的搭救是祂的救赎。“救赎”一词,除此处外,本书中只在卅一章十一节出现过。“强暴人”是与恶人同义,指他们凶暴,在二十章十一节,先知提到神是可怕的勇士,“可怕”也是强暴,可见他在用语上过分,甚不恭敬。他实在需要悔改,有真正信靠与信服。

概括言之,十五章十至廿一节内容与十一章十八节至十二章六节相似。耶利米生活中确有不少痛苦(十五1112),他不仅提出为何(18节,参阅十二1),甚至说神欺骗他(18节)。因此,耶和华要耶利米真心悔改(19节),这种与神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在新约的保罗书信中有最好的答案:“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五21

374 W.L. Holladay, Jeremiah 1, 459.

375 W. Zimmerli, "The Special Form and Tradition Historical Character of Ezekiel's Prophecy", Vetus Testamentum 15 (1965), 516.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a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