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三章
十三1
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亵慢人不听责备 上一句的原文里没有动词,故把下一句的动词挪到上面借用。有的译本,因为希伯来文的“父亲”把子音稍为变化一下,成为动词的“爱”字,故上一句翻成智慧子喜爱教训,对照下一句亵慢人不听责备。无论如何,都说明两者的分野在于接受或拒绝劝告。智慧和“孺子可教也”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十三2
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诈人必遭强暴 上一句,七十士译本译作:“义人必饱尝正义的果实”,参看十二14,十八20。下一句,现代中文译本作:“诡诈的人只图饱食强暴”,成为强烈的对比。原文里,下一句没有动词,只好托庇于上一句的动词才更成气候,而诡\cs9诈人的 nephesh 在和合本中阙如,可译作:“欲望、胃口、情绪、激情”。故思高圣经学会译为:“恶人的欲望只有饱食强暴”。
十三3
以原文的言简意赅,及内在的押韵来看,这可能是一句流行的口语,合乎国人“惟口启羞”的格言。参看十10,十七28;诗一四○3,一四一3;雅一26。这一句话可用以成语译作:“谨言慎行,明哲保身;信口开河,自招灭亡”,用作座右铭,终生受用无穷。参阅本书附录三。
十三4
懒惰人 再次成为讽刺的对象。这一句迹近幽默的隽语,道出单单“心向往之”,乃徒劳无功。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人,才能盼到丰收。西谚有云:“如果愿望为马,乞丐都会骑在上头”,正是懒惰人的反讽。汉书有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是同样的意思。这一句话可以译为:“懒惰的人盼盼,但一无所得;勤劳的人作作,却如愿以偿”。
十三7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这是一幅现实的浮世绘,一种两极的社会心态:一方面打肿脸充胖子,其实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坚持财不露白,实是贪得无厌。现代中文译本作:“有人假装富有,其实一贫如洗;有人装作贫穷,却是腰缠万贯”。另外也可解释作人对财富的不同态度:有人虽然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却拥有爱心、喜乐、满足的心绪,虽穷实富,好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外有些暴发户的铜臭味特浓,他们除了金钱以外,什么都没有。参看启二9,三17;箴十一24。
十三8
这是接连上一节谈到钱财的为害,一个人可能花尽最后一分钱,来为自己赎身,比起那些穷且益坚的人,哪一位更贫穷呢?
威吓 原文为“责备”,意思很明显,乃指穷人比富人更加幸福:富人因有钱财,常有被绑架之虞;穷人则无,因为他身无长物,没有盗匪的觊觎,反而落得一身轻。上一句如同唐诗所说:“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的心理。下一句则像“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的意境。这种心理很奇特,因为在箴言的其他地方都强调财富的利益。参看十15,十四20,与此处似乎有点出入。
十三9
光 影射“后裔”。
灯 象征“继承人”。
明亮 原文作“欢喜”,这是说,义人的后裔要欢喜快乐;恶人却要绝子绝孙。另外,光象征生命(参四18;伯三20;诗卅六9)。灯则暗指短暂的福气。参见二十20,廿四20,卅一18;伯十八5~6。
以灯光代表后嗣的说法,在东方非常熟悉,比如说:“上帝给他一个灯”,“愿上帝保守你的灯”。在王上十五4,我们读到:“然而耶和华他的上帝,因大的缘故,仍使他在耶路撒冷有灯光,叫他儿子接续他作王,坚立耶路撒冷”(另参王上十一36)。
当为家庭中的后嗣或亲人死亡举哀的时候,以色列人的帐幕是暗的,坐在暗中乃是悲伤的记号。
十三11
不劳而得之财 可能是指那些不义之财,不劳而获,如从赌博、贿赂、抢夺、偷窃甚至馈赠或赒济而得的财物,来的容易,去的也容易,参看十2,语云:“悖入悖出”。
不劳 原文指“空虚”,有些版本译作:“快速”。按这傥来之物,仿如镜花水月,虚无飘缈,不可捉摸,来的快,去的也快。
勤劳积蓄的 指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他们涓滴细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逐渐致富。
十三12
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 这是有关人心焦虑的写照,正如语云:“人生最悲痛的,莫过于愿望消失;最使人焦急的,莫过于愿望迟延”;但是如愿以偿了,就皆大欢喜。人心指整个人格。
生命树 可能是指由沮丧中恢复的心情,表示宿愿得偿的幸福感,并充满生机、支持和稳定(参看三18,十一30)。希伯来文的树有“木头、枪杆”的意思,见之于撒下廿一19,廿三7;王下六6的史实。
十三13
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 后者原意为自食其果或自偿其债,衍自于律法中的“债务法则”之隐喻(参出廿二26;申廿四6)。训言为上帝的话或法则。
十三14
生命的泉源 好像“生命树”,为日常的片语(比较十11,十四27,十六22),解释一个看起来像是混合的隐喻。
十三15
这是箴言书中最为人传诵的话之一,指出罪人必须悔改,因为他们正走在最艰难的道路上。
崎岖难行 原文意为“强壮”、“坚忍”、“困难”、“永久”(比较创四九24;伯十二19),以后二意形容世路的漫长困难,较近原意。
十三16
知识行事;愚昧人张扬自己的愚昧 这是箴言书中重复的旋律之一,为了加深印象,再用对偶的成语翻译如次:“智者三思而行;愚人一味无知”,读起来似较铿锵有声。
十三17
本节叙述商业行为、国际事务和人际关系的使者,所代表的区别品质。好好的关系可能被一个坏心肠或缺乏常识的中间人弄得一塌糊涂,无可挽救;另一方面,一个有技巧的忠信的使者,可以挽狂澜于既倒,使恶劣的情况得到医治。
良药 原文为“安全”,译为:“健康”或“医治”(参十二18)。
十三19
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 上一句为本章十二节下一句的改写,但与在这里的下一句(参廿九27)似乎没有关联。
憎恶 指为上帝或王所不喜悦的亵渎神圣的东西(请参看六16~19)。故似不应用在愚昧人身上。有经学家以为憎恶(t{o {eba{h)可能为音近形似的“期待”(to{helet)动词所误植,若然,下一句的译文则为:“远离灾难,为愚昧人所期盼”;当然这句话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十三20
由原文的韵脚及音节看来,可能是出自一句很流行的警句,参看十24,廿二24~25,廿三20~21,廿七17。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谚也说:“看你的朋友,就知你的为人”。
十三21
这是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另一种说法,参看创四7;赛三10~11。
十三22
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罪人为义人积存赀财 语带讥讽,指只有好人能够留下产业,泽荫后代子孙;他们同时可以继承坏人的产业,如以色列人对埃及人的喧宾夺主(出十二35~36),以及哈曼的财产终归末底改所有(斯八3)等。
十三23
本节经文意义比较暧昧,各译本的辞句不同,按亚兰文的 eborah(粮食)可能与aomrah(寿数、生活态度)含混,故东方版本作:“那些不明白生活意义的人毁于财富;啊,许多人一败涂地”。智慧师提到崇拜财富的人,失去生命的享受,甚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命比任何身外物更重要,不应让暂时的物质来危及永生的灵命。
另有译本认为文中并未有道德性的愤怒在字里行间,整个句子的意思只是警告那些牵涉诉讼的人要小心,可能由于不义的因素介入,而使穷人吃亏(比较十五18,廿五7~10)。持此论的学者,乃基于下一句的不义乃法律名词,而多得(rb)与“诉讼”(ryb)只差一个母音,也可能与法律有关。
“圣经新译”认为穷人与“恶人”相似,古抄本亦有作恶人者。如此,本节意思,恶人虽努力耕作,因多行不义,终必消灭,到头来只是“为人作嫁”,落得一场空。
十三24
这是古代“管与教”的原则与心态:上一句符合古语所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下一句则反映俗语:“棒在儿身上,痛在亲心上”(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参看三12,廿三14。
十三25
善恶比较的结果,可以在食粮的配给上看出来,这又是旧约流行的观念,参看十3;诗卅四15;申廿八47~48。思高圣经学会译作:“义人必得饱食;恶人无以果腹”。──《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