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第四讲:谁知道上帝的安排

经文:以斯帖记四:1—五:8

在前一讲我说过哈曼末底改之间存在着历史仇恨,因此,末底改虽然是在波斯帝国的王宫中工作,却不尊重宰相哈曼,不愿意向他跪拜。哈曼并不因末底改犯这样的错误,直接惩罚他,相反的,却是怀恨在心,打算展开消灭犹太民族的大屠杀计划。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件事是,不论用什么理由,凡是残害人生命的事,都不能得到宽恕和认同。就算是以过去历史仇恨作藉口也不能被接受,因为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生命遭到残害,对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并无一点助益。更使我们感到寒心的是,当哈曼策划进行大屠杀的诏书颁布后,住在书珊城的犹太人都因此心里惶恐不安,而哈曼却和国王亚哈随鲁两人相对坐着饮酒作乐,这种画面真的是令人不堪入目。

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怨恨,对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也是最大的伤害。只有宽恕才能带来永远的和平。基督教的信仰就是在教导我们学习以宽恕、赦免、怜悯的心,对待那些曾经得罪过我们的人。耶稣基督说:

“要爱你们的仇敌,并且为迫害你们的人祷告。这样,你们才可以作天父的儿女。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同样也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就连税棍也会这样做!假如你们只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就连异教徒也会这样做!你们要完全,正像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马太福音五:44—48

使徒保罗说:

“不要以恶报恶;大家看为美好的事,要踊跃去做。要尽你的全力跟大家和睦相处。朋友们,不可为自己复仇,宁可让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为圣经说:‘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圣经又说:‘如果你的仇敌饿了,就给他吃,渴了,就给他喝;你这样做会使他羞惭交加。’所以,不要被恶所胜,要以善胜恶。”(罗马书十二:17—21

哈曼这件事,使我想起最近甚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强暴了许多女孩子,和杀死甚多人的陈进兴。当他被枪毙之后,很多人觉得无法宽恕这样的人,特别是受害者家属之一的白冰冰女士更是如此。由于她是出名的影艺人员。因此,从她身上所投射出来对陈进兴的仇恨,确实在我们的社会已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股“仇恨”不断地余波荡漾,久久不能平息。相反地,多年前一则几乎被遗忘的社会事件,也是因为要报复而放火烧“神话KTV”,害死十多名顾客的罪犯汤铭雄,却因为得到苦主屏东鲁凯族原住民教会一对母女的宽恕,而得到心灵的释放,虽然最后汤铭雄仍旧被枪决,他勇于认错,真心悔改的意涵,才符合正向的社会教育。可是我们的社会各媒体却对此事淡然处理,“宽恕”的美德并未得到彰显,这是多么的可惜啊!也可从这里看出我们的社会是充满了仇恨和报复的心,严重欠缺宽恕、怜悯的爱。而这一点也正是基督教信仰所要极力推广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所读经文的内容:

第一至三节:1末底改知道了这一切事,非常悲痛,撕裂衣服,披上麻衣,把灰撒在头上,大声痛哭哀号,走遍书珊城,2来到王宫的门口,没有进去,因为照规定穿麻衣的人不准进王宫。3王的通告无论传到哪一省,那里的犹太人就悲痛哀伤。他们禁食、哭泣、哀号;大多数的人披上麻衣,躺在灰里。

第一节说“末底改知道了一切事”,从第七节可以看出这一切事是指哈曼的计划中,在大屠杀犹太人后,还可以为国库增加收入全国税收三分之二的银子,他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一切事的?很有可能就是在王宫中有末底改熟识的人,他们将这个消息传达给末底改了。因此,他感到非常悲痛,就“撕裂衣服,披上麻衣,把灰撒在头上”,这样的动作是犹太人表示极度哀伤时的一种方式。创世记第卅七章卅四节记载雅各听到约瑟被野兽吃掉的时候,就“悲伤得撕裂了外衣,披上麻布”。撒母耳记下第一章二节记载扫罗王的部属,知道扫罗王战死的消息后,也是“撕裂了衣服,撒灰在自己头上”。而当大卫王听到这位部属通报这则消息后,和他的属下大家都“撕裂衣服”(十一节)。但这种披上麻衣和撒灰在头上的动作,除了表示哀伤之外,也在表示忏悔的意思。像约拿书第三章五节记载尼尼微城的王听到先知约拿所传讲的信息后,马上“就离开宝座,脱下王袍,披上麻衣,坐在灰中”,并且要求全国人民和他一样“恳切地向上帝祈祷,并且停止邪恶的行为,不做强暴的事。也许上帝会因此改变他的心意,不再发怒。”但以理书在描述先知但以理也是以这样的态度来替人民祈祷:

“我禁食,穿上麻衣,坐在灰尘里,面向主上帝恳切祈祷。我向上主我的上帝祷告,为我的同胞认罪。”(但以理书九:3—4

这里在形容末底改是因为非常悲痛才撕裂衣服、穿麻衣、撒灰,而不是因为得罪上帝的缘故寻求上帝宽恕。不过他可能也因此而用如此哀痛的心,寻求上帝的拯救。“次经以斯帖补篇”这样描述末底改

“他穿上了丧服,以灰蒙头,在城里到处奔跑着,大声哭喊着,哭叫说:一个无辜的民族即将被灭亡了!”

这帮助我们看出末底改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哀哭,他是在城里四处奔跑,到处传达这个信息,因为必定有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诏书的内容,或是公告栏上的消息。他要让书珊城里的犹太人都知道,灭族威胁即将来到。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候,一定要争取时间让更多的同胞知道自己的处境。

请注意第三节,提到国王的诏书无论到哪一个城市,看到该诏书的犹太人都“悲痛哀伤”,并且“禁食、哭泣、哀号”,且“大多数的人披上麻衣,躺在灰里”。他们的反应都与末底改一样,眼见民族即将灭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哀号、悲伤。从这个镜头可以对照着第三章十五节描述亚哈随鲁王和宰相哈曼“正坐着相对饮酒”,实在是个极大的对比。那边计划消灭他族的人,正在欢唱饮酒,这边等待着面临被宰的死亡来临者正在哀哭、悲痛,人世间还有什么惨状能比这个镜头更令人震撼?人的最后的尽头,就是上帝奇妙作为的开始,这也是一句我们常常听到鼓励、安慰的话。上帝听无辜者的哀哭声音,却不会听那些压榨者的欢唱歌声(请参考阿摩司书五:10—24)。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犹太人在面临灭族威胁来临时,知道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时刻唯一的方法就是寻求上帝的拯救。

第四至六节:4服事以斯帖的宫女和太监把末底改做的事告诉她的时候,她非常难过,就给末底改送一些衣服去,希望他脱下麻衣,可是末底改不肯接受。5于是,以斯帖把王指派来服侍她的一个太监哈他革召来,要他到末底改那里查一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怎样发生的。6哈他革到王宫进口的广场见末底改

显然以斯帖尚且不知道王宫外面所发生的事故,她人在深宫中,也不能过问国家大事,甚至要见国王也必须得到批准才可以(十一节)。这是早期王宫内部的规矩,难怪有人说早期的王宫是相当不人道的,特别是对于女性更是如此,进入王宫,等于将自己的青春放在冷冻冰箱中一样。在以斯帖身边有很贴心的宫女在服事着,她们告诉了她,有关她的养父末底改撕裂衣服,穿着麻衣和撒灰在头上的样子站在宫外。对于犹太人来说,对这样的打扮并不难明白,他们知道会有这样的打扮,必定是出了问题,而且问题不小。因此,除了难过,和送些衣服去给养父末底改换穿,还要身边的太监哈他革去了解实况。
末底改拒绝接受以斯帖送的衣服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他不是没有衣服,他想要告诉以斯帖的是犹太民族即将被灭族了,穿好衣服有什么用。再者,他也要让以斯帖知道这件灭族的事是和所有犹太人有关系,不是个人的事而已。

第七至九节:7末底改把所发生的事一一告诉他,并且说,哈曼答应如果把犹太人剿灭了,国库就可增加一大笔款项。8末底改又给他一份在书珊公布的通告,上面有灭绝犹太人的命令。末底改请他把这份通告交给以斯帖,并且向以斯帖说明情形,要她去见王,向他恳求,为自己的同胞请命。9哈他革转达了末底改的要求。

这位在以斯帖身边的太监哈他革,这名字很可能是从波斯文“哈他卡”(hataka)来的,意思是“良善”。人如其名,是位可靠的太监,因此,末底改才将他所得到的资料清楚地转交给他,请他代转交给王后以斯帖。特别是在第七节,末底改是怎么知道有关“哈曼答应如果把犹太人剿灭了,国库就可增加一大笔款项”这件事?我们无法得知,但有可能就从国王或是哈曼身边的太监,或官员得到的。因为他们需要官员去执行没收犹太人的财产的命令。末底改将一份国王的诏书给以斯帖,为的是要让以斯帖明白这样的大屠杀令如果真的执行起来,没有任何一个犹太人可以存活下去。因此,末底改希望以斯帖犹太人的事,向亚哈随鲁王请求赦免大屠杀的执行令。

第十至十一节:10斯帖又派他带话给末底改,说:11“不分男女,无论是谁,没有蒙王的召唤而擅自进去见王的,一定会被处死。这是法律,全国上下,无论是王的顾问或是各省的人民都知道。只有一个例外:如果王向那没有蒙召的人伸出金杖,那人就可以免死。可是,已经有一个月王没有召见我了。”

这段是王后以斯帖回答她的养父末底改的话。这段话很清楚地说出她的困难,若是没有经过国王的召见,擅自进王的殿,不但得不到想得到的,反而会带来生命的危险。而国王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召见她,可能是忙着要执行这件大屠杀的事件。以斯帖这样的回答是在表示自己的困难,但是,其实她也可以为了要见国王而提出申请,如果国王真的是爱他,就像当年娶她为后时那样热情,要求晋见国王应该不是问题。因此,以斯帖表明的困难也有可能是害怕的缘故。这种困难就像出埃及记在描述摩西受到上帝呼召,要他去见埃及国王时,他找到许多理由来推托一样。例如他说:

“我算什么?我怎能到埃及王那里去,把以色列人领出来呢?”(出埃及记三:11

“上主啊,不,请不要差我。我一向没有口才;你和我讲话以后也没改变。我就是这么一个笨口笨舌的人。”(出埃及记四:10

“连以色列人都不听我的话,国王会听我吗?我是个不会讲话的人。”(出埃及记六:12

“你知道我没有口才,国王怎么会听我的话呢?”(出埃及记六:30

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时刻,一般人的正常的反应,是担忧一不小心会使事情更糟糕。不只是摩西以斯帖如此的心境,就算是我们也会如此,因为这实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有时连自己都不保,又怎能保护他人呢?更何况是整个民族濒临死亡的问题时,问题更严重,稍微不小心就整个灭亡,这样的罪过实在不是一个女子可以担当得起。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斯帖的心境,应该是可以了解的。
第十二至十四节:12末底改接到以斯帖的消息,13就托人给她这样的警告:“你不要幻想,以为你在王宫里就会比其他的犹太人安全。14你在这样的时候不说话,犹太人自会从别处得救援,而你和你的家族必将灭亡。谁知道,也许你被安排作王后正是为了这时刻!”

这段话是末底改回覆以斯帖的话,可看出末底改确实有生气的语气。这段话也是整本以斯帖记的中心信息。

第十三节好像又换了另一个以斯帖末底改之间的传话者。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如果真的执行大屠杀,不要以为自己躲在王宫中,会比其他人安全。他让以斯帖知道,只要是真的执行大屠杀,连她的生命也保不住。

第十四节是整章经文的中心,也是以斯帖记最重要的一节经文。在这节经文中,末底改说出三件非常重要的认识:

一、该讲话的时候,不讲,以为“沉默是金”,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如果以斯帖不讲,上帝为了要拯救祂的子民的生命,必定会从其他地方发出声音来拯救以色列人民。

二、然而,当犹太人获得拯救的时候,大家会想起在那患难的日子,以斯帖并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说话,这样的人在灾难过后,就会被人民唾弃,甚至连以斯帖的家人也会被牵连,那时,即使她没有从大屠杀中被消灭,也将因为自己的同胞获救,反而遭到同胞的排挤。

三、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别以为自己有今天王后的荣耀,完全凭着自己的能力,而应该看成是上帝特别的安排,为的是要在这个时候透过以斯帖来救自己的同胞。这至少已经说明一个人的发达,必定有上帝奇妙的作为在里面,为的是要成为上帝的帮助者,使更多的人得到福气。


第十五至十七节:15以斯帖托人转告末底改16“你去召集书珊城所有的犹太人,叫他们为我禁食祷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照样做。然后,我就去见王;虽然这是违法的,我还是要去。要是我这样做不免一死,我也情愿。”
17
于是,末底改离开了,照着以斯帖要求他的话去办。

可能是因为末底改严词提醒以斯帖,才使她决定要冒生命的危险为救犹太人去见国王,请求解除即将开始的大屠杀。

禁食,这在摩西法律中原本只规定在每年禁食一次,时间是在七月初十赎罪日那天(利未记廿三:
)。但是后来从巴比伦返乡后,增加到每年四次(撒迦利亚八:19)。禁食,这是一种以严肃的态度表示悔改,或是痛苦、哀伤的方式。例如面临相当慎重、神圣的事时,会用禁食的方式,例如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上帝所颁布的诫命(出埃及记卅四:28),耶稣基督在旷野与魔鬼搏斗的时候,也是禁食四十昼夜(马太福音四:2);基列境内雅比城的居民,听到扫罗战死的消息后,除了将尸体带回雅比城并且火化外,也为他的去世哀伤,禁食七天(撒母耳记上卅一:11—13);当摩押亚扪人等联军准备攻打犹大时,犹大约沙法害怕,“祈求上主引导,然后下令全国禁食”(历代志下二十:3);有时为了要明白上帝的旨意,也会以禁食祈祷的方式(但以理书九:3)。现在,以斯帖为了要设法进入王的宫室晋见亚哈随鲁王,且这次的晋见并不是平常表示恩爱的夫妻间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民族、同胞的生死问题,她更需要以生命的全部力量来完成这件事,就如同她的养父末底改所说的,她如果没有倾全力以赴,即使是住在王宫也不见得是比别人安全。

要求书珊城所有的犹太人,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全心全力地为以斯帖要晋见亚哈随鲁王的事祈祷上帝,且以斯帖和自己的宫女也都这样同步进行禁食祈祷三天三夜的时间,可以想像得到他们真的是用心、拼命。其实,不仅仅是书珊城的犹太人如此,在第三节已经告诉我们,全波斯帝国境内的所有犹太人都已经因为国王要消灭犹太人的诏书公布,就开始为此悲伤而进入禁食、哭泣、哀号,甚至披上麻衣,躺在灰里了。

次经以斯帖补篇”记载以斯帖的祈祷文,其中有一段这样说:

“主啊,你是我的上帝,当我全然无助的时候,你是我惟一的倚靠,我别无他人可寻,求你救救我吧!现在我就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了。”

我们可以从这段祈祷文中看出以斯帖心中的担忧与不安,因为整个犹太民族的生命就系在她与亚哈随鲁王的关系上,这样的责任和担子是相当沉重的。难怪她要求书珊城所有的犹太人都要用三天三夜的时间替她禁食祈祷。

第五章一至四节:1以斯帖禁食的第三天,她穿上王后的礼服进王宫,站在王宫的内院,面对着王宝座的殿。王正坐在宝座上,面朝殿门。2王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外面,心生爱怜,就伸出了金杖。于是以斯帖走向前去,摸了杖头。3王问她:“王后以斯帖啊,有什么事吗?你想求什么,我都会给你,就是要我王国的一半,我也会赐给你。”
4
以斯帖回答:“我若蒙陛下的恩宠,请陛下和哈曼今晚光临我专诚准备的筵席。”

第一节说以斯帖穿上“王后的礼服进王宫”,因为这次是要晋见国王,她不能穿禁食时所穿的麻衣,以斯帖不能这样。她很有计划,且很小心地在进行这件晋见国王的事,从第四节她邀请国王和宰相哈曼光临她准备的筵席,就可看出以斯帖心中已经构想好要进行的工作。

亚哈随鲁王对以斯帖真的很体贴,没有召见,却会出现在他眼前,亚哈随鲁王马上就想到,一定是有事情需要王的帮忙才会如此“盛装”出现在王的面前。

第三节,亚哈随鲁王看到以斯帖王后后,马上就生出爱怜的心,说要赏她王国的一半。这样的话通常不是当真,也不会有人当真,因为这都是一种表达爱意的说法,就像希律王对希罗底的女儿说的:“无论你求什么,就是我江山的一半,我也给你!”(马可福音六:23)再从第六节看到国王在筵席中喝酒时,再次说了一遍,可以了解这样的话也在反应当时宫廷的内部用语,表示一个国王对某个嫔妃的疼惜,或是特别喜爱的意思。“次经以斯帖补篇”在描述亚哈随鲁王看到以斯帖的时候,说的话比较接近实况:“告诉我吧,你要什么呀?你会得到它哪怕是我的一半江山。”

由于已经很久没有被国王召见,如果现在特别得到准许晋见国王,却一开口就谈有关大屠杀的事件,那就不是明智的方式。以斯帖倒是很明白宫廷的游戏规则,她很细心的表示想邀请国王和宰相哈曼吃饭。这必定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饭局,才能找到空隙切入主题谈消灭犹太人的事件。

第五至八节:5王吩咐人召哈曼立刻来,好一起赴以斯帖的筵席。于是王和哈曼一起赴宴。6喝酒的时候,王又问以斯帖:“你想求什么,我都会给你。就是王国的一半,我也愿意给你。”

7
以斯帖说:8“要是我得到陛下的恩宠,准我的请求,请王和哈曼明天再光临我专诚为你们准备的筵席。那时候,我就告诉王我有什么请求。”

为什么以斯帖要在下一次的筵席中才说出她准备要对王提的请求?很有可能是为了要消除国王和哈曼心中的疑虑吧。她让他们两人在第一次筵席中有很好的感受,然后才在第二次筵席中进入主题。第一章记载亚哈随鲁王因为“喝酒喝得很畅快”,就吩咐他的侍从去邀请王后华实蒂来给嘉宾们欣赏,但是王后华实蒂却因为拒绝而遭到罢黜。现在则是王后以斯帖宴请亚哈随鲁王和宰相哈曼,也是在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国王出口答应王后以斯帖任何的要求,即使是“王国的一半”,他也会给她。虽然前面已经提过这样的酒话,并非实在,甚至是酒过三巡之后的夸张词,但是,更重要的是王后也要小心,不要太随意开口,以免因此失宠,反而带来反效果。以斯帖是个很聪明的王后,她知道这个时候提出的要求越简单越好,因此,她只要求国王和宰相再次光临她为他们准备的筵席,结果国王答应了。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段经文所带来的信息:

一、禁食祈祷是以生命最大的力量与上帝对话,因此态度必须是严谨、肃穆的。

亚哈随鲁王将消灭犹太人的诏书颁布出来后,引起波斯帝国境内所有的犹太人的恐慌与不安,他们哀痛、伤心、哭泣,禁食,甚至披上麻衣,躺在灰里。可是,这样的禁食并不是在向上帝恳切祈求,而是因为哀伤、痛苦而禁食。但是,当以斯帖决定要去晋见国王亚哈随鲁的时候,她要末底改转告书珊城里所有的犹太人为她“禁食祷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这时候才是为了寻求消除被灭亡的生命灾难,进行禁食祈祷,这是在寻求上帝的帮助,也是在寻求上帝的援手,因为人已经发现自己的能力到了尽头,除非有上帝的救助,否则生命将进入死亡。

人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对生命的问题,人实在是相当软弱、无力。即使是在今天医学科技相当发达的时代,人对生命的了解还是相当粗浅。因此,解决人生命的问题,最好的方式还是回到上帝的面前,寻求上帝的帮助才是正途。我时常在教会中看到许多敬虔的信徒,每当生命遇到挫折、无力的时候,他们最快的反应就是祈祷。祈祷真是一帖良药,因为祈祷是与上帝对话,是在倾听上帝的声音,也是述说内心深处的声音给上帝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耶稣说的:“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室,关上门,向在隐密中的天父祷告。那位看得见你在隐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会奖赏你。”(马太福音六:6)即使你有能力处理的事情,也不要忘记要祈求上帝的祝福,使你所做的事能更具信心、完美。

而禁食祈祷则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也是非常严谨的事,因为那已经是生命的关头,禁食本身就是代表着和生命生存法则相对立的行动,是痛苦的。也因此,以禁食这样的方式祈祷,也是在表明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在向上帝说话。因此,禁食祈祷就必须用严谨、严肃的态度来进行,因为那是生命的抗争,是在对上帝呼喊。这样的祈祷态度,不能随便,也不要动不动就禁食祈祷。上帝并不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再凭添苦楚。更重要的,禁食祈祷绝对不是在炫耀自己的灵性有多高,或是在信仰上比别人更敬虔。如果有人持这样的态度,那禁食祈祷的意义已经失去了。要行禁食祈祷,应该有这样的观念,至少那是一件很隐密的事,就像耶稣所说的: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伪善的人;他们装出一副苦相,故意蓬头垢面,好让别人看出他们正在禁食。我告诉你们,他们这样做已经得了所能得到的报偿。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要让别人看出你是在禁食,只让那位在隐密中的天父知道;看得见你在隐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会奖赏你。”(马太福音六:16—18

以斯帖要大家用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方式,为她准备进入国王的殿里去见国王举行禁食祈祷,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上帝的带领,很可能因为进入国王的殿,就此遭遇到处死。这是很严重的事,是生死的大事,正如她的同胞即将面临被消灭的事件一样。

二、上帝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奇妙安排,为的是要见证祂拯救的爱,而不是用来图谋自己的利益。

末底改犹太人即将遭到灭亡的威胁告诉以斯帖,并且要以斯帖去晋见国王,向国王祈求宽恕犹太人,不要消灭他们时,以斯帖表示有困难。但是末底改提醒以斯帖,不要以为自己躲在王宫里可以逃过这样的灾难,更重要的,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她之所以有今天当王后的荣耀,就是为了今天这个时刻,上帝要透过她这个职位来拯救自己的同胞。

上帝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赐给特殊的才能,有的人可以轻松解决家务事,有的人在工作上有特殊才能,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上帝所赐的天赋,都值得我们感恩。但是,请记住今天末底改对他的养女以斯帖所说的话:“谁知道,也许你被安排作王后正是为了这时刻!”将这句话用来放在我们身上,你也会发现末底改的话也正是在对我们说的。不要以为我们比别人幸运,也不要以为我们自己努力比别人多出很多,付出很多代价,如果没有上帝的赐福,这些努力将会是无济于事。除非我们知道上帝的恩典在我们身上,知道上帝的爱在我们生命里,祂希望我们将这份爱分享给别人,而不是只用来图谋自己的享受。

我们当中有许多医生,有许多学者专家,也有许多生意人,在商场上很有心得。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上很有成就,也在自己的家庭建立了很好的生活榜样。但是,请不要忘记,上帝赐给我们今天的成就,不是只用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要我们为祂拯救的福音作见证。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信仰告白,就如同末底改提醒以斯帖的话说:“你在这样的时候不说话,犹太人自会从别处得救援,而你和你的家族必将灭亡。”这句话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

我们的教会有许多事需要你的帮忙,也需要你的参与,请不要告诉我说,你很忙,你没有时间,我最怕的是等到有一天被送入加护病房的时候,你才对我说:“牧师,请为我祈祷,等我好起来的时候,我要好好为福音作见证。”我常常说,就在那时候,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为你祈祷,因为上帝已经给过你许多机会和契机,但你都拒绝了,不是吗?── 卢俊义《以斯帖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