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六章
奉献作拿细耳人(六1-21)
(一)
上帝呼召所有的以色列人分别为圣归向祂(出十九6);在以色列内部,祂呼召祭司去特别为祂承受圣职(参见第三章的注释──亚伦的儿子──祭司)。但是对于普通的人们,也可能为了特定的目的和时间,而许下特殊的愿,把自己奉献给上帝。这样的人被称为‘拿细耳人’,这是来自一个动词,意思是‘分别为圣’或者‘承接圣职’。圣经中最著名的一位拿细耳人是参孙(士十三至十六章)。
对拿细耳人必须行事节制的要求,是颇为惊人的。但是这些节制不是许愿的内容,而许的愿使一个人成为拿细耳人,其他细节即由此衍生。他要禁戒‘清酒和浓酒’;也要禁戒‘醋’,因为醋是由酒发酸而制造的;甚至葡萄干也必须拒绝。这种节制并非禁戒酒精那么简单,而是禁戒或拒绝迦南城市种植的葡萄,葡萄象征优悠的生活和更甚的堕落行径(何三1;撒上廿五18,36);而喜爱在旷野体验的典型简朴生活,单单仰望耶和华。施洗的约翰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他的父母要接受这个命令(路一14以下),而他以后在旷野的生活方式(路三1-20)也显明了这一点。
拿细耳人也不许剪掉他们的头发。然而参孙声名狼藉的力量并非来自他头发发挥的魔力,而是来自背后的奉献。所以当他藐视所许的愿,他就失去了他的力量。只有活人的头发才会愈长愈长,所以它变成拿细耳人活在上帝面前的象征。如果这种生活以任何方式被亵渎,头发就要被剃掉,而蓄发过程会重新开始。使徒保罗许过这种愿(徒十八18),根据早期的教会历史学家记载,耶稣的弟弟雅各也许过这种愿,这位雅各后来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直到今日,以色列的宗教阶层还一直以等同‘拿细耳人’的名字来称呼。
一项必须学习的功课就是,如果我们在耶和华面前许了愿,我们必须忠诚地遵守,否则主的祝福将要离开我们,就像参孙那样。一般来说,对于许愿和发誓,耶稣在马太福音五章卅三至卅七节中给我们很合理的劝告:不要起火誓或许大愿,而要‘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当我们想起经常在二月就把新年立下的决心打破,通常会一笑置之。然而要是我们在主的面前许愿,必须意识到,我们正走在圣地上。
这里进一步提及的禁戒,是不要与死人接触,即使是最接近的亲属,也不例外。在利未记廿一章十一节只记载大祭司不可接触死人。这点使对耶和华许愿更加可贵。我们由此想起耶稣对那些要向祂彻底委身,但又要先回去埋葬他们的死人,或者向人告别的人所说的话,祂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上帝国的道。’(路九59-60)跟随耶稣是走在圣地上,意味必须背起十字架跟从祂。这种代价是昂贵但美妙的。在第二节中的‘许了特别的愿’的动词的基本意思,其实是去做一些美妙非凡的事情。我们天父的奥妙,就是当我们向祂付出委身的代价时,结果祂会把我们所作的变成最为美妙的事情。
(二)
当一个拿细耳人偶然破坏了这些禁令中的一段,或当他许愿的时间将结束时(13节以下),要献各种祭,这些对我们今天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第二十节中提到的‘摇祭’是特别有趣的。祭司站在祭坛前,拿祭物,并正如字面的意思所说朝祭坛的方向,向后又向前摇动(参见利七30)。当他这样做时,是在摇晃身体。这反映一个事实,就是所献的祭是把上帝已经给予他的,送归还给上帝,故此会向祭坛来回移动。贺尔(W. W. How)一诗的字句浮现在我们心中:
我们所献给的无论是什么,都是属于自己的;
哦,亲爱的主,凡属于我们的,
都是所交托,从而来。
上帝在任何时候和在生活的任何方面都是创始者。所以无论献给祂的是什么,都是基于祂豫先的供应。我们诚实的献祭,是我们为回应上帝赐下祂的儿子而作的诚实献祭,是一种赞美和感恩。甚至我们对上帝的爱和彼此相爱,也是一种从上帝而来的恩赐。钦定本在约翰壹书四章十九节中犯了一个严重的翻译错误,它这样说:‘我们爱上帝,因为祂先爱我们。’这是真实的,但这段经文真正应读作:‘我们爱,因为祂先爱我们。’这种译法是更为激进的(译注:中文和合本正是这样翻译)。我们所以能够‘爱’,这个事实,完全是由于上帝自己是爱(约壹四8)。我们所献的祭都是摇祭。
祝福你和保护你(六22-27)
虽然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亚伦的祝福是民数记这本书的一部分,但是亚伦的祝福是圣经中最著名和最受爱戴的一段。它特别用作受洗和就职圣礼的有力和美好的祝词。虽然它在希伯来经文中只有十五个字,然而它描绘了对上帝的极大倚靠和信心。在诗篇四篇六节和六十七篇一节中部分地引述它们,而传统上,在圣殿中祭司将有力而欢乐地歌唱这几节,他们甚至使用上帝在火的荆棘中向摩西启示祂本身的名字,这个名字因为祂的内在神圣,在其他情况下是避免使用的。这个祝福在宗教改革运动以后的复原派教会(Protestant
Church)中变得非常流行。
祝词中提到的耶和华的‘脸’,当然是以隐喻的方式,意味深长地表达出来。上帝的脸是光的源头。藉人类,祂的特性和态度是昭著的。因此在希伯来文中出现几个成语。对于祂向某人转面或隐藏祂的脸,是表示祂的不悦(例如结卅九23);至于祂向某人变脸,是表示敌意(例如耶廿一10)。同样地,一个人去面对一项任务,是定意要去完成它(例如耶四十二17;也参见路九51,在那里提及耶稣在钉十字架之前,安排最后一星期的生活,祂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这里的成语指祝福某一个人。耶和华被呼求去‘赐福’给以色列,也就是去赐庄稼、家畜、丰饶的季节、儿女、各种的财富,为祂的礼物;并且‘保护’以色列,也就是避免遭遇坏收成、敌人、无子女等等。某些拉比把这一点解释为:愿耶和华以美好的财富赐给以色列,然而也要保护她免于变成物质的奴隶。
所以在这里的上下文中,祂被呼求去用‘祂的脸光照’以色列。一张发光的脸,在那些蒙光照的同伴是一种喜悦的讯号(诗卅一16;八十3,7,19)。换句话说,耶和华被呼求去直接接纳以色列到祂的心中。也许这种表达的起源,与新的一天开始,曙光普照的喜乐有关(撒下二32);或者在经历干热的夏天之后,看见闪电出现在天空,标志久盼的雨水即将来临的喜乐(诗七十七18,九十七4)。上帝也被呼求去‘赐恩’,也就是去显示不应得的慈爱。这里的‘仰脸’(26节,译注:英文译作countenance即‘面容’或‘容貌’)一词与‘脸’(face)是同样的,而耶和华被呼求去向以色列人‘仰脸’。
最后,又呼求上帝‘赐平安’。在现代的希伯来文中,这一短语曾被严重地贬低。在希伯来原文中,它当然是沙龙(shalom,译注:即赐平安的意思,参见士六24),也许还伴随阿们和哈利路亚,这是我们最熟知的希伯来语。它是一个所有到以色列的旅客都会学习的词,因为它被印在他们所买的太阳帽上。今天,它被惯用作‘哈啰’(Hello)和‘再见’(Goodbye)。然而在圣经中,这个词对于经历艰苦和灾难的生命,带有极深奥的意思;在生命的经历中,带有完美和完整的意思;也带有内在的谦卑和平稳。简言之,它是旧约中最基本的词语之一。希望某人沙龙,是要他在生命中达到最理想的地步。因为它是耶和华自己的沙龙。这不是某些像战争或争论停止时出现的情形,而是人们在他们的生活中转向上帝的旨意,并且遵行之。对于以色列,只有当她协调地以立约的价值和应许去生活时,才可能有平安。一位犹太籍的伟大学者,蒙特弗尔(Montefiore)有一次如下解释这种平安:
惟独这种平安使人协调和巩固,给我们安稳并澄清我们的视线,把我们从不安和不满足的欲望中释放出来,给我们有达成目标的意识,就是在我们自己和外界事物的短期存在期中,却有永久的意识(consciousness)。
在约翰的福音书中,耶稣在地上最后一星期中,三次向我们提及平安这个词: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十四27)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约十六33)
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约二十19,21,26)
这是得胜生活的秘诀!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廿二节中告诉我们,平安是耶稣的跟随者的一个标志;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