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彼得后书第一章

第一段 追灵命的长进(1:1-15

一.引言(1:1-2

1.寄书人自称(1:1上)

1 彼得在写后书时的这种自称,比较他写前书时多了“仆人”一词。前书只称他自己为使徒,本书则自称为“仆人和使徒”。仆人原文doulos是奴仆的意思,使徒与奴仆是两种不同的身份。使徒是奉差遣者的意思,含有代表差遣他的人的身份,差遣他的人地位愈高贵,受差遣之人的身份也愈尊荣。彼得是基督的使徒,是至高神的儿子所差遣的。这职位是值得人羡慕和尊敬的,实比较地上有权势的君王更为尊贵。奴仆则是一种卑微的身份,他的命运、工作、幸福,和他的一切都掌握在主人手中,他只能听凭主人的摆布。奴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只能听命于主人。彼得说他自己是基督的奴仆和使徒。注意他先提到他是基督的奴仆,然后提到他是基督的使徒,他未代表基督为使徒之前,已经是祂的奴仆了;他先完全向祂投降,将一切交在祂手中,然后他作了祂的代表人,为祂彰显祂的权能;他自己先被祂买牍,成为祂的人,然后作祂恩典的出口,使许多失丧的灵魂,也因他的见证,被主的血买赎回来。

彼得又称自己为“西门彼得”,但前书中并未提他的旧名字西门。这是他信主之前的名字。在他信主之后,主耶稣便为他改名为彼得,就是矶法的意思(约1:42)。在此彼得将他的旧名和新名一齐排列,很简单地显示他在未跟从主之前和跟从主之后的分别。从前不过是一个渔夫,一个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劳碌的西门;但现今他却成为彼得、使徒、教会的柱石。这就是主在他身上所显出的大恩。下文彼得劝勉信徒如何在主的恩典中长进,而在这书信的开端却用了这种自称──“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实在是一项很好的提示,使人想到他怎样在主的恩典中长进,他从前虽然只是一个西门,但现今已经是一个彼得了。

2.对受书人的称谓(1:1下)

1 使徒对受书人的称谓,可分为五点解释:

A.使徒称受书人为有信心的人

这是真信徒与假信徒的分别,是有生命的信徒与挂名教友的分别。什么是真信徒?就是有真实信心的人。保罗在罗马书中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可惜许多人只是口中认耶稣为救主,心中并没有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信心虽然是内在的,人所不能见的,但真正的信心,必然有外在的表现,使他在口中也承认耶稣基督为主。今日教会中,有太多只在口头上承认耶稣,却没有内心实际信仰的人,有外表的宗教仪式,却没有基督的生命。但本书这些受书人乃是“有信心的人”,换言之,是有真实信仰的人。

B.使徒称他们为有宝贵信心的人

什么是神所称为宝贵的呢?就是信心。它比我们所能见的金银更为宝贵。所以在信心上富足,就是在灵性上富足;信心贫穷,就是灵性贫穷。

我们所得的信心乃是“宝贵的信心”,圣经中有好些例子。如:

1. 信心使我们出死入生,不被定罪

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5:24)。

2. 信心使我们在基督显现时可得著称赞、荣耀与尊贵

“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侯,得著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

3. 信心使我们蒙神保守

“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豫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5)。

4. 信心使我们可以抵挡魔鬼

“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前5:9)。

5. 信心使我们可以得神赏赐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

仅是希伯来书11章的经文,已有无数的例子,给我们看见信心的宝贵了。

6. 信心使我们可以胜过世界

“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一5:4)。

7. 信心是由基督创始成终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以上不过是圣经中无数类似经文的一小部分,可见我们所得的信心确是宝贵的。

C.使徒称他们是“与我们同得宝贵信心的人”

这句话显示我们彼此的信心,都是出于神的恩赐(林前12:9)。圣经中有时提及信心是指信徒的信德,但得救的信心,却不是一种品德,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论及信徒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时,很清楚指明这“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注意,使徒彼得的信心和信徒们所得的信心是一样宝贵的,可是这信心在使徒彼得身上所产生的功效,却大不相同。以利亚是和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但他信心的工作,比起我们信心的成就,又是何等不同(雅5:17)?所以,本句一方面说出神的公义──祂所赐给我们的信心,都是一样宝贵的;另一方面却说出我们的亏欠──为什么同样宝贵的信心,在我们身上的功效,却比不上使徒彼得,或其他属灵伟人呢?这原因必然是在我们自己方面,未能善于运用以及支取神恩典的缘故。

我们所得的信心既与使徒们和先知们所得的是一样宝贵,也就是说我们具有可以被神重重使用的可能,一如神使用使徒们和先知们那样。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善用这信心,以顺从神的旨意,信服圣灵的指引,在这世上成就神的托付呢?

D.使徒称他们是“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原文“之义”不是跟看“救主耶稣基督”后面,乃是跟看上句“我们的神”后面,即“因我们的神之义和救主耶稣基督,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我们得着这宝贵的信心,是因神之义,也因救主耶稣基督。

我们是因救主耶稣基督而得信心的,整个因信心便可以得蒙拯救的道理──因信称义的真理──完全是因耶稣基督愿意为我们降生、受死、成就了救赎大功之故。若没有祂救牍之功,整个因信称义的道理便没有根基,并且我们一切美好的盼望──就是因这宝贵的信心而称义、得救、出死入生、得赏赐和冠冕,以及基督台前的称赞和荣燿──都是虚空幻想,永远不会实现。但主耶稣甘愿为我们受死牍罪,使我们因祂的义而承受了神的义(腓3:9;林前1:30),可以得着一切因信称义者所能得着的各种属天福祉。

使徒这样称呼受书人可以提醒他们,他们能有这么宝贵的信心,进入这信心的恩典中,完全是因为有一位爱我们的救主,为我们付出了贵重的代价,用祂的宝血为我们开通了这条属天之路的缘故。魔鬼所用的不过各种诡计,不论是苦难的逼害或异端的诱惑。但信徒既因耶稣基督而得了这宝贵的信心,实在应当珍视现今所蒙的恩典,在福音的真道上站稳。

E.使徒称他们为因我们神之义而得宝贵信心的人

在此“神之义”的义字,原文是公义。我们得着宝贵的信心,不只因神的慈爱,亦因神的公义。基督的救赎,乃是显明神的义。“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1-23)。神爱罪人,又必然要刑罚罪,便差祂儿子降世,为人赎罪,使人不但按祂的慈爱可以得救,按祂的公义亦可以得救,因神已在祂儿子身上刑罚了我们的罪。

3.祝福的话(1:2

2 本节可作为前书及许多保罗书信中各问安语的注解,因它说明了恩惠与平安加给信徒,是因认识神和主耶稣基督。不认识神的人得不着神的恩惠与平安,认识神便有神的恩惠和平安临到。多认识神的人必多得神的恩惠与平安。

二.应追求灵命长进的理由(1:3-4

在此彼得提及我们应追求生命长进的理由有:

1.因神已将关乎主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1:3

3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呢?“生命”在此是注重灵性的生命。彼得似无理由会在这里特别注重肉身的生命,因这是人人都已经得着的,并无特别提说的必要。但我们因信领受神的生命,凡一切有关这生命的事,神已经赐给我们了。从前我们在这生命中是无份的,是生活在旧亚当的生命里,顺从败坏的生命而生活,并无一点能力可以超过旧生命的范围。我们属灵的眼睛是瞎的,看不见自己,所图谋的只是肉身的快乐,今世的虚荣,肉体的情欲,及一切发展旧生命的罪中之乐;但现今我们因认识了耶稣基督,已蒙祂的恩惠,领受了祂的生命,一切有关得着祂的生命,及如何可得更丰盛的生命之事(约10:10)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什么是虔敬的事?就是一切领受了神生命的人,如何在今世寄居的日子中,存敬畏神的心事奉祂,遵行祂旨意的一切事;不论对真道的持守、对弟兄的相爱、对圣工之尽忠,对祂所托我们的职责和恩赐之运用与本份,或与其他肢体共同配褡事奉之一切事务,及一切能使我们的灵命受圣灵管治之事,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注意:神已经赐给我们,并不就是等于我们已经完全得着了。正如神已经赐给我们一位救主,担当了人类罪恶的刑罚,将赎罪之恩赐给普世的人;但世人却不一定都领受了这么大的救恩,只有那些诚实相信的人才得着。照样,神将生命和虔敬的事,像一份产业赐给了我们,但我们是否都完全进入了神丰富的生命中呢?事实并不是这样;但彼得提醒我们,这一切属灵的丰富,虽然我们许多时候只在那里羡慕得着,其实它们都是神所已经赐给我们的,只需要我们用信心去支取、享用。

神怎样将这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根据祂自己的“神能”。第3节的开首原文有“按照”,中文圣经未译出,神是按祂自己的神能而引我们进入祂的丰富。我们是何等软弱,不会进到祂的丰富中,我们是何等愚昧,对许多生命和虔敬的美事领略不来;但感谢主,祂是按祂自己的“神能”把这些事赐给我们,我们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软弱和愚昧担忧,只要用信心仰赖祂的恩典。

“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燿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为什么彼得这么放胆地说,神已经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确知神已将这一切赐给我们?这凭据就是“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我们已经认识主,就能确知必可以取用一切生命和虔敬的事了。这种讲法表示神“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与“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这两件事是相连一起的,不会脱节的。换言之,“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是每一个信徒当然可以享用的权利,我们应当用信心尽量支取,勇敢地进入神无限量的丰富和丰盛的生命中。

当我们还未认识主之前,是无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纵或我们羡慕,甘愿为祂有所效劳,也徒劳无益。有人以为捐钱给教会建筑礼拜堂,必然多少可蒙神的记念,一如捐钱给庙宇便可得菩萨保佑那样。其实,他如果不悔改归向神,认识神的救恩,这一切都是徒然的,不能救他。但我们既认识了神,根本上已经有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已经可以在这些事上“经营”,有权可以在这些事上求神的喜悦并得看祂的赏赐。

在此提及我们所认识的主是怎样的一位主,乃是“用祂自己的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信徒是主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这信息是彼得所注重的,在彼得前书中亦曾数次提及这一点(参彼前1:15;2:9,21;3:9;5:10)。

是什么吸引我们,使我们从“世界”中出来答应主的呼召呢?是祂的荣燿和美德,也是祂的慈爱、圣洁、良善、牺牲、流血、舍已,无限的降卑,忍受十架的苦难,被神升为至高……使我们被吸引到祂面前认识了祂自己;而神又因此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

本节中之“皆因”原文dia,是藉着或由于之意。

末世教会会有那么多异端发生,无非就是因为忽略了生命和虔敬的事,而去留意那些无关重要的仪文,或与救恩毫不相关的事,争执辩论。假师傅们显然喜欢故意强调这类的事,以标奇立异,小题大做,自立门户,引起教会各种纷争,成就他们野心,为自己图利益或声誉。所以彼得在本书开端便提醒信徒应留意生命和虔敬的事。

1.因神已将关乎主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1:3

3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呢?“生命”在此是注重灵性的生命。彼得似无理由会在这里特别注重肉身的生命,因这是人人都已经得着的,并无特别提说的必要。但我们因信领受神的生命,凡一切有关这生命的事,神已经赐给我们了。从前我们在这生命中是无份的,是生活在旧亚当的生命里,顺从败坏的生命而生活,并无一点能力可以超过旧生命的范围。我们属灵的眼睛是瞎的,看不见自己,所图谋的只是肉身的快乐,今世的虚荣,肉体的情欲,及一切发展旧生命的罪中之乐;但现今我们因认识了耶稣基督,已蒙祂的恩惠,领受了祂的生命,一切有关得着祂的生命,及如何可得更丰盛的生命之事(约10:10)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什么是虔敬的事?就是一切领受了神生命的人,如何在今世寄居的日子中,存敬畏神的心事奉祂,遵行祂旨意的一切事;不论对真道的持守、对弟兄的相爱、对圣工之尽忠,对祂所托我们的职责和恩赐之运用与本份,或与其他肢体共同配褡事奉之一切事务,及一切能使我们的灵命受圣灵管治之事,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注意:神已经赐给我们,并不就是等于我们已经完全得着了。正如神已经赐给我们一位救主,担当了人类罪恶的刑罚,将赎罪之恩赐给普世的人;但世人却不一定都领受了这么大的救恩,只有那些诚实相信的人才得着。照样,神将生命和虔敬的事,像一份产业赐给了我们,但我们是否都完全进入了神丰富的生命中呢?事实并不是这样;但彼得提醒我们,这一切属灵的丰富,虽然我们许多时候只在那里羡慕得着,其实它们都是神所已经赐给我们的,只需要我们用信心去支取、享用。

神怎样将这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根据祂自己的“神能”。第3节的开首原文有“按照”,中文圣经未译出,神是按祂自己的神能而引我们进入祂的丰富。我们是何等软弱,不会进到祂的丰富中,我们是何等愚昧,对许多生命和虔敬的美事领略不来;但感谢主,祂是按祂自己的“神能”把这些事赐给我们,我们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软弱和愚昧担忧,只要用信心仰赖祂的恩典。

“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燿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为什么彼得这么放胆地说,神已经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确知神已将这一切赐给我们?这凭据就是“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我们已经认识主,就能确知必可以取用一切生命和虔敬的事了。这种讲法表示神“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与“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这两件事是相连一起的,不会脱节的。换言之,“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是每一个信徒当然可以享用的权利,我们应当用信心尽量支取,勇敢地进入神无限量的丰富和丰盛的生命中。

当我们还未认识主之前,是无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纵或我们羡慕,甘愿为祂有所效劳,也徒劳无益。有人以为捐钱给教会建筑礼拜堂,必然多少可蒙神的记念,一如捐钱给庙宇便可得菩萨保佑那样。其实,他如果不悔改归向神,认识神的救恩,这一切都是徒然的,不能救他。但我们既认识了神,根本上已经有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已经可以在这些事上“经营”,有权可以在这些事上求神的喜悦并得看祂的赏赐。

在此提及我们所认识的主是怎样的一位主,乃是“用祂自己的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信徒是主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这信息是彼得所注重的,在彼得前书中亦曾数次提及这一点(参彼前1:15;2:9,21;3:9;5:10)。

是什么吸引我们,使我们从“世界”中出来答应主的呼召呢?是祂的荣燿和美德,也是祂的慈爱、圣洁、良善、牺牲、流血、舍已,无限的降卑,忍受十架的苦难,被神升为至高……使我们被吸引到祂面前认识了祂自己;而神又因此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

本节中之“皆因”原文dia,是藉着或由于之意。

末世教会会有那么多异端发生,无非就是因为忽略了生命和虔敬的事,而去留意那些无关重要的仪文,或与救恩毫不相关的事,争执辩论。假师傅们显然喜欢故意强调这类的事,以标奇立异,小题大做,自立门户,引起教会各种纷争,成就他们野心,为自己图利益或声誉。所以彼得在本书开端便提醒信徒应留意生命和虔敬的事。

三.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态度(1:5-7

5-7节中我们可以看见,信徒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两种基本态度就是:

1.分外殷勤(1:5

5 “殷勤”原文spoudan,这一个字在罗12:8,11;林后7:11;8:16;6:11;彼后1:5,10;3:14译作“殷勤”,但在林后7:12;8:7,8;2:10则译作“热心”,但是在犹3节译作“尽、心”,而在提后4:9,21;3:12译作“赶紧”,在可6:25;1:39译作“急忙”,在帖前2:17译作“极力”,在彼后1:15译作“尽心竭力”,在弗4:3;提后2:15;4:11译作“竭力”。从这些不同的译法中,可知这字有很积极地把握机会作工的意思。不是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地作工,乃是用尽心思能力,以求所作的工,能得着完满的结果;不但尽责任,而且一面尽责,一面留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这就是“殷勤”。在神的工作上,我们若不殷勤;那工作必是渐渐衰微,变为无事可为。殷勤的反面就是懒惰,保罗将殷勤与懒惰相对地教训信徒:“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我们在主的工场上,若不殷勤,便算为懒惰了。懒惰是什么意思?懒惰就是不想作工,怕有事情要作,懒惰的人会将一小时可以作完的事拖到十小时才作完。懒惰人只求能维持现状,怕麻烦.怕困难.怕增加新的事情。主耶稣责备那埋藏银子的恶仆,说他是又恶又懒惰的(太25:18-30)。那恶仆既不偷盗,抢掠或奸淫,他的恶就是恶在懒,恶在将银子埋藏起来,无事可为。懒惰人将“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神今日所给我们为福音工作的机会,就是银两。我们不善用这些机会和托付,我们怕麻烦而把它们埋藏起来,这就好像又懒又恶的仆人了。

倘若你要引领一位亲戚或朋友信主,你可能有许多麻烦,需要向他讲解主的道,或见证主的恩典,或为他留心有什么传福音的机会,又要花时间去邀请他,甚至费财、费力、费时,才能把他请到教会听道;可能一次的听道,并无很好的果效,于是你又要留心第二次的机会,可能要经过许多次邀请和听过许多道,又经过长时间为他祷告之后,才能把他领到主跟前。但等到他真心悔改而信主之后,可能会遭受家庭的反对,甚至职业也因信仰问题而受影响,婚姻问题也可能发生困难。于是你又要多力勉励和安慰,或是尽力为他解决他的难处。总之,如果你不理会他,不引领也信主,一切麻烦都不会发生,但你若要殷勤作工,便不能避免这些麻烦了。

什么是殷勤?殷勤就是积极地把握机会、制造机会。懒惰则是听任事情自然发生,怕用精神心思。但彼得要求我们,不但殷勤,且要分外殷勤。这“分外”表明我们在追求属灵的事上,应较追求今世之事──学问、金钱、名誉,或其他属物质之利益──更为积极,我们若看见那些商人如何积极殷勤地图谋其事业之发展,便应当知道,我们在图谋属天的“事业”上应有更积极的态度了!可惜今日有许多信徒在属灵事上的追求,比起世人在属世事务上追求之积极,连一半也不如。

注意“正因这缘故”,说明我们所以要那么积极追求的理由,是因为上文所提的缘故:我们已经认识了神,神又已将一切关乎生命,虔敬的事,和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了我们,我们已经有分于神的性情。神既赐下这一切恩典给我们,我们就像一个作买卖的人,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股东”,有资格参予属灵的事务,在属天的财富上经营了。这些生命和虔敬的事,就是我们的属灵产业,既已属于我们,我们就当“分外殷勤”地去经营、发展,使我们可以丰丰富富地进入神的国。

2.有了还要加上(1:5-7

5-7 在这几节中多次提及“有了……又要加上”这句话。它实在就是“分外殷勤”的最好注脚。什么是“分外殷勤”?就是有了还要加上,就是没有停止的长进,不自以为足地一直追求,这正是我们追求灵命长进应存的能度。

使徒彼得自己是一个不停止长进的人,所以他能这样教训信徒;否则他就无法讲述这种隐藏着丰富属灵经历的教训了。

保罗也是一个“有了还加上”的人。当他写信给腓立比教会时,灵性已到达高深之境地,他仍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那时,他在工作上已有相当成就,最低限度腓立比教会──在新约书信中最好的教会──就是他所创立的,并且他写腓立比书时,正在为主受苦之中。但他在腓3:13-14却表露出他那种不停止追求的态度,他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看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由此可见保罗在属灵方面也是存着“有了……还要加上”的态度。可惜今日的信徒,常常只在起初热心追求,到了一个程度之后便停止了;结果,无法让主继续地更大地使用他们。

四.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品德(1:5-7

在这几节中,共提及八种信徒应有的品德:

1.信心(1:5

5 圣经所讲的信心,不是一种理论或知识,更不是什么宗教的仪式。学会了宗教上的某些习惯,或经过某种宗教的仪式,或明白了某些道理,都不是“信心”。信心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圣经中的信心,乃是一种“实际的进入”,是一种内在的实际信仰。约翰福音1:12“信心”的很好解释:“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换言之,信祂的就是接待祂的。所谓信,就是实际的接待。

保罗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9-10)。注意口里承认与心里相信的关系。单有口里的承认,心里却不相信,这种承认是虚假的,无效的;口里的承认,应当是心里相信的表现。先有心里之相信,后有外表的承认,这种“信”才是真信。

有一个人很会行走钢线,某次在表演中,他抱看一个孩子,从铜线上走过去又走回来,全场都热烈鼓掌。但他走下来后,向观众中的一个妇人请求,让他抱着她的孩子走过去,那妇人却瞪大眼睛大声说:“这怎么可以啊!”在此可见“信心”“佩服”完全是两件事。许多人对基督教的道理很佩服、称赞,正如为那走钢线的人鼓掌一样,或是像研究学问一样研究那人怎么平衡他的身体走过钢线;但这只是知识,并不是信心。许多父母赞成让儿女们信耶稣,许多上司赞成下属信耶稣,甚至还有许多人为那些信了耶稣的人作见证,说他们信耶稣以后有很大改变,而他们自己却不信。但圣经所要求的信心,绝不是称许,喜欢.举手赞成,或研究讨论,乃是接受耶稣进入自己里面,接受基督代受罪刑的功劳,并领受祂的生命。

所以信心是一切属灵品德的基础,没有信心则一切属灵的品德还没有根基,都是虚浮的,不可靠的。但有了信心之后,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品德了。

2.德行(1:5

5 在此所讲的德行,不是指普通的行为,乃是指属灵的善行,是依照神的性情而生活的品德。保罗在腓立比书中也劝勉信徒在德行上多多思想、追求长进(腓4:8)。我们不是凭什么道德得救,但我们应当有好的品德,并且应在德行上不断进步。可是德行应出于信心,先有信心然后有德行;圣经的道德和一切道理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我们先有了生命,然后才能讲到德行,信心使我们领受生命并进入基督里,有分于神的性情。而真正的德行,实在就是神的性情的表现而已。

若是除开了神的生命,不谈生命,基督教便和一切宗教大同小异了。所以如果你单以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圣经,而不领受神的生命,没有重生的经验,那么你将始终是一个门外汉,无法领悟基督教和别的宗教不同的地方。

雅各书中给我们看见真信心是有行为的,而真行为乃是信心的行为。

3.知识(1:6

6 注意在这里所提的八样事中,其他七样本来就是一种品德,但惟有知识,原来似乎不应算为品德。因为“知识”本身并不保证得着的人会把它运用在好的方面,不怛属世的知识,就算属灵的知识也是这样。信徒若不谦卑依靠神,所有的真理知识也不能保证他会行在神的旨意中。所以保罗对哥林多人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但为什么使徒彼得在这里却将知识与其他七种品德同列。这表示彼得在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普通头脑的知识,乃是实行的知识,是在经历上追寻认识神而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使我们一切属灵的品德和才干,都为神的旨意而运用,并且对神的“知识”愈来愈深。

彼得将知识排在信心与德行之后,构成信、行、知的次序,这次序与普通人的教训不同。一般人间的道理都以为是先“知”,后“行”,才会相“信”。但圣经的次序乃是先信复然后才知,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倡导“行易知难”学说,显然是受圣经道理的影响,因为他也是一位基督徒。在我们人生的经历中,事实上有许多事是我们先信然后行,最后才知道的。最简单的就如我们平日吃饭,我们是先信而吃,然后才明白关于吃饭的许多道理。我们凭信心把饭吃下去,然后,从无数经历中知道饭能使我们饱足,对我们有益,因而更加研究吃饭的种种问题,而得着更多的知识。照样在属灵经历上也是这样,我们先凭信心接受耶稣为救主,然后才能在经历中更进一步认识神。

信心,将我们放在一个好的基础上,便我们与神的性情有分,有永生神的生命,有属灵的能力去表现各种美好的品德。

德行,显明我们内在之信心,证明真实信心的能力,并在我们的经历当中增加我们的信心。

知识,使我们的信心与品德都行在正轨中,知道如何妥善而谨慎地运用。

这三者互为因果,知识可以增长我们的信心和德行,而德行与信心的增长,亦能增加知识。

4.节制(1:6

6 节制原文egkrateian,与加5:23“圣灵果子”中最后一个果子的“节制”同一字,这字有自制、自治之意。节制放在知识之后是十分合理的,有了信心、德行与知识后,便能自制自治了。

在此屡次提及有了还要加上,表示这八种品德有它一定的次序,好像阶梯那样递级上升。我们不能叫一个未有信心、未在神的性情上有分,又没有属灵品德与知识的人去节制自己。这节制与世人的克己节欲,苦心修练绝不相同。世人的克苦自制只不过是“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对于克制肉体的情欲是毫无功效的(西2:23)。但圣经所讲的节制,乃是圣灵的果子之一。

节制不是出于人的意志力量所表现的品德,乃是出于人的意志拣选圣灵、体贴圣灵、顺从圣灵所生的力量。“自制”“自治”似乎很显明地是指自己管制自己,但这“自制”“自治”却是圣灵的果子。换言之,这种自制乃是让圣灵在我们生命中作主的自制,这就是基督徒的“节制”与世人的克苦自制不同之处。

节制,一般人都把它领会作是指对肉体的私欲方面的事。其实,我们不但在肉身的种种欲望上需要节制,在属世的追求上需要节制,甚至在事奉主的工作上,也同样要节制。我们不能整日只在外面奔跑,没有自己安静祷告灵修的时间;我们不能不停地讲道,而把其人生应有的责任和本分完全抛弃;我们也不能只在一件事上用尽一切力量,而把教会、家庭、个人及其他必须互相配合的工作置之不顾;这是没有节制,是偏差和极端。所以节制不是只应用在个人的行事生活方面,便我们的生活有适当的次序,也要应用在个人对属灵的追求和教会的圣工上,使一切的事都在正当的轨道上进展,不至太过或不及。

5.忍耐(1:6

6 “忍耐”在加拉太书5章圣灵的九个果子中,排列第四,在此则放在节制之后,因节制亦含有忍耐的成份。不忍耐的人,也必定不能节制。心急、凭冲动行事的人,必然是没有节制的,所以节别与忍耐可说是“同胞兄弟”。既节制又忍耐,可使我们在主的道上恒久保持在一种长进的状态中。

圣经中的属灵伟人,都是忍耐的伟人,他们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而来的。挪亚曾在方舟里忍耐等候洪水消退;亚伯拉罕曾忍耐等候神的应许成就;大卫虽已受膏,却忍耐地等候神的时侯来到,才登基作王;主耶稣忍耐地接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成为万人的救主。不但这样,就是在今日一般世俗的事上,也需要忍耐,一个学生需要忍耐地完成学业;音乐家需要忍耐地经过艰苦的锻炼;基督徒要想在各种属灵的品德或事奉上,结出成熟的果子,也要有忍耐的心。不论我们引人归主,在教会照本分事奉,奉献金钱、祷告、读经,一切属灵的事上,也要忍耐等候神的旨意成就;在等候主再来的应许上,更需要有忍耐和儆醒的心。

“忍耐”显示一切焦急、冲动、暴躁的行事,都不是出于圣灵,也不是基督徒所应有的行为。

6.虔敬(1:7

7 虔敬与节制、忍耐,可以另成一组。我们若在忍耐之中认识神慈爱和能力,就必更能从内心发出敬虔的心,知道这位神是可敬可爱的。今日新约时代的信徒实在很需要敬虔的心来服事主。许多基督徒误以神是满有恩典慈爱的,因此便对这位满有恩慈的神,不存敬畏虔诚的态度,这是错的。我们不当因为神的恩慈,而忽略了我们所应有的虔敬。这种态度,不但可使神得着我们更高的尊敬与崇拜,也能使我们自己在生活上,品德上,更有力量约束自己,更愿意为神的缘故忍受各种的苦难,而更认识自己的不配。

为什么许多人不能忍耐患难,不肯为主受损失,觉得冤屈太甚,所付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呢?因为没有敬畏神的心。我们若知道神的可敬可爱,认识神的崇高与伟大,便会同时认识自己罪恶的污秽,并且承认按我们罪恶所应得的报应,我们实在应受更人的苦难,就算有更大的患难与损失临到我们也是应当的。大卫是一个敬畏神的人,在他因他的儿子押沙龙背叛而逃亡时,曾受扫罗族一个叫作示每的人,出来咒诅他、侮辱他。大卫的将军亚此筛要过去把示每杀死,但大卫却禁止他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呢?他咒骂,是因耶华吩咐他说,你要咒骂大卫;如此,谁敢说你为什么这样行呢?……或者耶和华见我遭难,为我今日被这人咒骂,就施恩与我……(撒下16:10-14)。大卫承认按他的败坏来说,他遭受这些侮辱和不合理的待遇,是他所应受的。

有些异教徒用各种苦待自己的方法,来表示他对假神的虔诚。例如有些印度教的教徒,用许多长约二尺多的针刺满身体,在针上挂着各种装饰品,再在脸上挂上许多钩子,吊着各种小瓶子,然后踊跃跳舞,以求得他们的假神之喜悦。这等人所得的是何等的虚空?我们的神绝无这种不合理的要求,祂是用慈爱对待我们;但我们对这位慈爱之神的虔诚,却远不如那些异教徒对假神虔诚的十分之一,基督徒实在应有虔敬的心。

7.爱弟兄的心(1:7

7 “爱弟兄的心”原文只有一个字philadelphia,即弟兄的爱。基督徒彼此相爱是教会最人的特点,主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启示录七书信中最好的教会是非拉铁非,这名字也就是“弟兄的爱”之意。信徒对弟兄有爱,与别的肢体过相爱的生活,乃是信徒品德中的高级品德。因为神赐各样属灵的恩赐给我们,其意义不是为我们个人的夸耀,乃是为众弟兄的利益,并使我们可以和别的弟兄同心遵行主的吩咐。

爱弟兄的心,不是一种结党的心。这“弟兄”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基督徒,不是少数自己所喜欢的人。他们不论是我们所亲密的,或生疏的,是我们所敬佩的,或憎厌的,都是我们的弟兄,是我们在基督生命中的肢体,我们都当用基督的爱去爱他们,这是爱弟兄的心。保罗在林前13章将爱作为一切属灵工作品德的价值,若没有爱则一切其他恩赐都是虚假的。在此彼得亦将爱放在八种品德的最高级。

保罗在西3:14说:“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那意思也表示爱是结合一切美德之力量,爱使一切其他的恩赐和品德发挥其完美的力量,而达到更高尚的目漂。

8.爱众人的心(1:7

7 本句原文也是一个“爱”字,但这“爱”原文\cs3agapen,其字根agapo{与上节的弟兄之爱phileo{不同。agapo{属于理性的爱,phileo{是友谊之爱。agapo{在圣经中是用以指属神的爱,如约3:16;8:37;5:2等。人的爱是由情感而生的,互相受对方的激发而发生爱的反应,是因为别人可爱,或因别人爱我,我也爱他。但神的爱却无需等待别人的激发以引起祂的爱,祂乃是主动的、理智的。神对于人的爱,是完全由祂主动,祂看为应当爱人,便先爱了我们。祂的爱完全没有肉体的偏私没有罪的成份,乃是完全在真理中,公平、广博而又深厚的。

信徒不单应有爱弟兄的心,还要加上神那种“爱”心。这种“爱”乃是“爱众人的心”之爱,是对一切入不分等级,都本着体会神的心而爱他们。

“爱”与加5:22之仁爱亦同类(参加5:23注解\cs3)。

总之,使徒在此所讲的八种属灵品德,与其说是品德,不如说是神生命中之性情的表现。因为这一切的美好,并非人的模仿所能伪冒的,乃是已经有分于神的性情,有分于基督生命的人,从生命所结的灵果。当我们追求顺从里面的生命而生活时,我们便会愈来愈发现,神所赐给我们的生命,乃是十分丰富充足的,我们应当不停止的追求长进,使神的性情可以更充足地在我们身上表露,基督的荣美能以更丰盛地从我们身上活出来。这就是我们今日在属灵路上奔跑的目标。

五.灵德充足后的情形(1:8-11

在这几节中,彼得一方面对以上的勉励作一项结论,指出信徒若能在上述所提的几件事上追求,必不至于不能结果子。另一方面则鼓励信徒应更加殷勤的实行以上的教训,这样,他们就必能丰丰富富地进入主基督永远的国了。在此论及信徒灵德充足后的情形有:

1.不至于闲懒不结果了(1:8

8 “充充足足的有”,强调信徒不独应当有以上的品德,且要充充足足的有,常常有。常常表现良好的生活见证,常常顺着新生命来生活,便自然在属灵方面有成就。这充充足足与以上“有了还要加上”的意思是互相补充的。“有了还要加上”指信徒在品德的种类上,不断的追求,可以有更多的长处,在更多方面像主;“充充足足”则注重信徒在各种品德之分量与质量方面应当更丰富而充实。不但要有信心,且在信心之外还要加上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心……等;不但有了这种种的品德,且在每一种品德上,不只是有而已,且要“充充足足”。所以这“充充足足”实亦含有不停止长进之意。信徒因主的恩典而在某一方面像主之后,应当小断地反覆操练与学习,使自己像主更真切,更具备主的性格,并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果效,

我们仿佛是一种器皿,里面装满了神的生命,应让神的生命从这器皿透露出来,发表出来。但怎样能让祂发出来呢?要给祂许多“出口”“信心”是一个出口,“德行”是一个出口,“知识”是另一个出口,“节制”又是一个出口……。我们当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神有更完全的、更自由的“出口”;并要在每一个“出口”上,让神的生命能充分的发表出来,所发出来的这一切,就是我们属灵的品德了。

现今有些家庭用石油汽或煤气,那些石油汽炉的喷火头有许多小孔,若那喷火头较大,小孔较多,没有阻塞,火力便较强;反之,若喷火头小,小孔也少,或是有了阻塞,火力便弱,甚至有些小孔喷不出火来。我们在神的家中也像一个喷火头,要有更多的“孔”,更清洁而没有阻塞,更大的“火头”,让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能更充分地发表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的意思。

这一切属灵的品德,其实不是我们的,乃是因为我们里面有了神的生命、神的性情。我们现在的问题只是如何让这内在新生命发挥它的最高“性能”,表现种种属天的荣美罢了。

“你们若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注意:使徒在此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必使”,表示以上的几种品德和追求的态度,就是一项秘诀,是必能结果子的途径。我们若不想作一个闲懒不结果子的人,只要实行这几样,让神在我们里面充分,自由地活出这些品德来。

在此使徒亦暗示我们在认识主耶稣基督这件事上,应当是结果子的。我们不应当徒然地认识耶稣基督,徒然辜负祂的恩典,乃应将“不结果子”看为反常的情形,是我们所当常常提防的,使自己小至于落到闲懒不结果的情形中。

这里的“闲懒”与第5节的“殷勤”成对比。殷勤,便有5节以下的种种品德表现出来;闲懒,便不结果子。基督徒在这充满各种邪恶试探和奸诈的世代中,若作一个闲懒的人,当然是不能结果子的闲懒就是不长进,不想作工,不要争战。闲懒的人希望一切事都有别人为地承担,他们希望别人为他们豫备好每一件事,好让他们享受。

许多基督徒以为不犯罪便是好信徒,岂不知他可能是一个闲懒的信徒。他虽然没有奸淫偷盗,但是他却不结果子,不长进。在属灵的路程上不长进就是后退,就很容易陷落试探之中。

主耶稣为什么责备那个恶仆,说他是又恶又懒的(太25:26)?他的恶是恶在什么地方?恶在懒!他没有杀人放火,却把主人所交付的银两埋藏了。他让一切的好机会白白的过去,不作工,以为只要保持原来的银两就是没有亏本;其实只保持原来的数目就是亏本了。他应当运用主人所交托的,有赚来的加在原来的数目上,才不至于白白用了主人供养他的恩典。

2.不追求长进的危险(1:9

9“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不在以上所提的品德追求长进,没有具备以上那几样应有的灵德之人,就是“眼瞎”。换言之,这几样品德是信徒所必须有的。在此“眼瞎”的意思,与林后4:4所说那些末信主的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的意思不同,因为彼得是对信徒讲的。在这里“眼瞎”的意思就是落在黑暗中,不认识自己,与约翰壹书所说的“黑暗”意思十分相近──“惟躅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约一2:11)。

“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本句可作上句眼瞎的解释,表示使徒在此所说的“眼瞎”有特殊的意义,并非真正看不见,乃是“只看见近处的”。信徒若只看今世眼前的事,不看永世的事;只求人前的荣耀,不求神前的奖赏;只为看得见的图谋,不为“看不见”的图谋,按他所不去看的来说,实在是眼瞎的了!

为什么信徒若没有以上的灵德便是眼瞎?原因有二:

A.信徒处在这世代中,如逆水行舟,若非不断追求长进,便很容易被今世的风俗、罪恶的习惯、人的道理、各种坏潮流,渐渐将我们属灵的眼光蒙蔽,以致我们的心思、意志和观念,也渐受其影响,便渐渐看不见属灵之事的美好,惭渐效法世界的样式,不有神在永世中所为我们豫备的荣耀,而只见今世的利益了。

B.信徒既有了永生神的生命,已生入神的家中,若不在属灵品德上追求长进,不在灵命上长大,必然会落到一种不认识自己的情形中。因为信主的年日日增,在教会中的资历愈来愈“老”,对各种道理的知识愈来愈多,而灵性生命又不长大,结果必然骄傲自大,又灵性贫穷,落到像老底嘉教会的光景,自以为富足,而实际乃是贫穷、眼瞎,和赤身的。

“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这句话有两种意义,即:

A.忘记主曾救赎他的恩典,忘记他在蒙恩得救时,如何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而归向基督,又得蒙祂的赦罪,如今所行所作竟辜负了主这么大的恩典,不在蒙恩之后,继续追求长进。主既将我们从罪恶的深坑拯救出来,怎能仍然停留在这深坑的边缘,作一个闲懒不结果的人呢?

B.忘记了自己已有分别为圣的地位,既是蒙主洁净,有神生命的人,眼睛怎能仍然恋栈在污浊的世界上,不自己分别为圣,追求崇高圣洁的人生目标?基督徒若记得已往在罪中的痛苦光景,便会更宝贵他所得着的恩典了。所以那些忘记他旧日的罪已经得洁净的人,实在是在灵性方面落在另一种眼瞎的情形中,成为不长进的人。

3.永不失脚的要诀(1:10

10“应当更加殷勤”,这是本段中第二次提及“殷勤”,这样反覆地提及殷勤,似乎暗示当时的信徒因为信仰虚境日渐困难,和假师傅道理的困扰,已渐感困倦、怠惰、不想前进了。所以彼得将这些事情提醒他们,要他们不但不怠惰,反要更加殷勤。

“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这并不是说神对他们的拣选和所施的恩典,会因他们的不殷勤而发生动摇;乃是说,他们若殷勤追求长进,便使他们所蒙的恩召和楝选显得真切,使人觉得神的恩典坚定稳固,使人对神的恩慈更坚信不疑了!

另一方面的意思,是说出我们乃是蒙神选召和拣选的人,是在一种蒙选召的状态中,我们应当经常保持在这种状态中,坚定不移,显明我们是属神的人。(按中文新旧库译本本句译作:“使你们蒙召及拣选的状态中,成为坚定不移。”)神的拣选和恩召虽然不会改变,但我们若不站在蒙神选召和拣选的地位上生活行事,便会显出不像一个蒙拣选的人,而且失去那蒙拣选的状态,因而使人对神的恩召和拣选也发生疑惑了。

“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在此彼得指出一种永不失脚的方法,就是更加殷勤追求灵命的长进。基督徒有什么方法可以“永不失脚”?这真是许多信徒想知道的。彼得在这里把这方法指示给我们,这方法就是要在灵命与灵德上不停止追求长大。这就像小孩子常常会跌倒,有什么方法可使小孩子不常跌倒?不停叮嘱他们小心吗?经常由专人负责照顾他们吗?这都不是根本的方法乃是让小孩子长大,当小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便离开这种常常跌倒的情形了。

4.丰丰富富的进入主的国(1:11

11“永远的国”表示这里所讲的不是千年国,乃是存到永世的神国。但在此却称为“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主耶稣与神和圣灵,既是三位一体的神,当然神的国有时也可以称为主耶稣基督的国了。何况我们得以有分于神的国,乃是因主耶稣作我们救主的缘故。主耶稣曾经说:“你们若不重生,就不能进入神的国”,我们能得重生的经历,乃是因耶稣被举起来(参约3:14-15),我们信祂“被举起”的功劳,便得着重生,可以进入神的国。我们和神的国发生关系,乃是由于主耶稣为我们成就了救牍的工作在此使徒彼得有意特别强调这一点,所以称这国为“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我们不但可以进入主的国,且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虽然我们在世上或为贫穷,但可以在神的国中作一个丰丰富富的人。这句话显示有些人虽可以进入主的国,却不能丰丰富富的进入,他们只是一个“仅仅得救”的人,像林前第章所说的。我们怎样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神的国呢?只要实行以上所说的教训就可以了。

11节是使徒对上文教训的结论,指出凡照以上教训遵行的,便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神的国了。所以现今的基督徒,不是没有权利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神的国,也不是没有秘诀不知如何丰丰富富地进入神的国。现在的问题,乃在我们是否实行使徒已经指示我们的,让基督的生命能完满地表彰出来,好叫我们可以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带着丰满的果子,迎见主的面。

六.使徒爱心的表白(1:12-15

这几节是使徒表白自己的话,要趁自己末离开世界之前,尽其所能地劝勉信徒,使他们发热心,可以在主的恩典中长进。这几句话显示彼得豫知自己即将离世,因而要把握最后时机激励信徒。由此可见,使徒彼得确是全心全意以主的“羊群”为念,就在自己快要殉道之时,仍挂念信徒灵性的长进。在此他向信徒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请求──临终的请求──以呼吁信徒不可停止进步。

12本节彼得解释他以上劝勉中所提及的事,并非因为是信徒们从不知道的;但彼得虽知道他们“晓得这些事”,却仍要提醒他们。按本节末句“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可见彼得已不止一次地向信徒讲及以上的教训了。这表示彼得认为以上的真理十分重要,信徒切勿因为已经知道.已经听过,便忽略了它,以为自己可以不必再受题醒。反之,他们正是需要常常题醒,好叫他们在己知的真道上常常勉励自己,免得成为单单知道,却末进入所知的真理中的人。

“已有的真道”大概是指上文3-4,11节等处经文所讲的事,他们已经认识主耶稣,在神的性情上有分,对神的真道并非毫无认识,且已有若干程度的领悟,又“在……已有的真道坚固”了。这“坚固”表示他们不单有了初步的经历,且已有相当老练的经殓。一个人从初步听道,到在所听的道上坚固,是需要经过多次的听道,且清楚明白所听的,又经历所明白的真道,不但有一次的经历,且多次重复地经历过,因而成为老练的,这样才算达到坚固的地步。虽然这样,使徒却说也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可见在已有真道上坚固的人,仍需虚心接受“题醒”,因为:

A.虽然在已有的真道上坚固,但必然还有许多末经历过,并末完全。

B.虽然在真道上已经坚固,但今后可能反而放松,日渐懈怠,从以往已有的宝贵经历中落后了。

信徒切勿以为自己在某方面的真理已十分熟识,便不需要别人的题醒,甚至听到别人提及自己所熟识的真道时,便十分傲慢地轻视别人,以为自己所知的比别人多。我们应当常常记住使徒彼得在邯将殉道之前的这些话,常存谦卑的心,在主的光中反省自己。我们是否对真道常有新的学习,新的得着?是否在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或是已渐渐离开已有的真道?

13在此彼得以帐棚代表肉身,他以为应当趁着还在肉身中时,题醒信徒,尽他作神仆人应有的本分。不但传福音要趁机会,就是劝勉弟兄姊妺,造就信徒,也当趁看时机。这不但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也因为我们肉身的生命十分有限。当我们还在肉身的日子,今世的一切事奉、工作、可以荣耀主的机会,都摆在眼前,但当我们一离开了肉身的生命,这一切机会便都完结了,不可再得了。虽然我们在永世中仍可以事奉神,但那可以决定我们将来在荣耀中应得赏赐的事奉,却是今世在肉身中的事奉。彼得知道自己快要离开肉身,所以要尽量利用这不多的时机,作所应作的工夫。年老的彼得,并末想为自己贪图安逸,闲懒不作工,仍然为主的羊群尽心竭力,十分积极地把握不多的时日,为主作工,劝勉信徒。

“帐棚”代表肉身,这一种讲法亦与使徒保罗的讲法相同(参林后5:1-4)。帐棚原是游牧生活的人的居住方式,以色列人从祖宗亚伯拉罕开始,便多半是牧养牛羊的,因此常常住在帐棚中。“帐棚”在圣经中代表一种寄居的生活,表示信徒不以世界为永久的家乡,他们虽然活在世上,却是以盼望天上家乡的态度来生活。而使徒保罗和彼得却将“帐棚”用以指我们的肉身,表示我们在肉身活着,是存著作客侨居的态度,我们的今生不过是一个暂时的帐棚,里面所居住的是一个永久的生命。这暂时的帐棚可以毁坏,但那里面的生命是不朽坏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当趁着末离开这肉身的帐棚之前,知道他所要去的地位,并善用他今生的时机,为永世图谋。

14本节显示彼得豫知自己快要离世。他能豫知的缘故是由于主耶稣基督指示他的(见本节末句)。使徒保罗也有这类似的经验。保罗在提后4:6-8亦表示他快将为主殉道,并知道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除了这两个使徒之外,有时也可以听到类似的见证。有些信徒豫知他们行将离世,这可说是神特别赐给某些人的恩典,作为对他们走完人生最后路程的勉励和安慰,却不是每一个信徒可以强求的经验。

“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这句话可能指主在复活显现时对彼得说过的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侯,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罢”(约21:18-19)。也可能是在彼得年老时,主再次更清楚地指示他。无论如何,彼得必没有忘记主在提比利亚海边指示他将怎样为主受死的话,且常存为主舍命的心志,为主作工。根据教会传说:彼得为主倒钉十字架而死,但在此彼得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苦虽,毫无惧怕惊慌,只看作不过是“脱离”这暂时的帐棚,进入永久的居所而已。这正是一切基督徒对“死”应抱的态度。“死”对我们并非永远死亡,只不过换一个更美的地方,进到与永生神同住的所在而已。

15本节显示彼得有意留下这封书信作为后世信徒的教训,使他们可以常常因这些教训得着题醒和鼓励。总之,彼得已尽量利用他还在肉身时所能作到的一切方法,来勉励信徒。虽然他自知时日无多,仍要留下这些话,可以不断地帮助各时代的信徒。

由此可见在使徒心目中,对文字工作的重要早已有所认识。他们并非偶然地写几封信讲论真道而已,文字工作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圣灵早已开启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认识到文字工作的价值,不像口头宣传那样受时间的限制,且可以在以后长远的世代中,仍然继续说话劝勉信徒。

问题讨论

简单解释使徒对受书人之称呼的灵意?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神“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敬虔的事赐给我们”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

按圣经所记,神的性情是怎样的?列举几经节说明。

追求灵命长进的两个基本态度是什么?

默写1:5-7,为什么“知识”在这里也列为品德之一?

试逐一简释八种灵德的教训?

1:8“眼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信徒在灵德上不长进便是眼瞎?

“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怎样解释?

1:13“帐棚”是什么?有什么灵训?

第二段 提防异端的迷惑(1:16-2:22

一.论基督降临的真确(1:16-21

1.彼得自己的见证(1:16-18

这几节经文应与三福音中所记主耶稣带着三个门徒上山变化形像的经文互相对照(太17:1-13──本段;9:1-13;9:28-36)。按三福音所记与本处经文对照结果,可知主耶稣在山上变化形像时,摩西、以利亚在荣光中显现与主耶稣的谈话,不只论及主的受死与复活之事(参路9:31),且也谈及祂的降临之事(彼后1:16;参太16:28;9:1)。并且祂在山上变化形像所显的荣光,就是主降临之荣耀的缔影。所以,彼得在此追述他们怎样在山上,看见主变像的经历,以证明他所讲有关主的降临之事,并非虚言,乃是亲自从荣光中所领受的启示。

16基督降临的真理是使徒亲自领受的启示。

“我们从前……,这“从前”大概是指前书中所提及有关主再来的信息(例如1:5;4:13;5:1,4);但也可能是指彼得和那些信徒在一起的时侯,曾对他们讲述过的那些有关主再来的信息。

“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祂降临的事”,是指主耶稣第二次的再临。注意彼得将主的大能和主的再临连在一起讲。基督的第一次降临,表现得很卑傲、软弱和贫穷(太1:1-2;8:20;6:2-3;1:46),但是基督的第二次降临,乃是有大能力、荣耀、威严的(太26:64;24:30-31;25:31;3:20-21;17:31;12:26;1:7)。第一次祂来是作万人的救主,第二次祂来却是要审判天下。所以,信徒必须忠心儆醒,等候主的再临。

“并不是随从乖巧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祂的威荣。”这句话暗示,当时的信徒有人怀疑基督降临之真确。信徒发生这种怀疑,是因为有些假师傅和不相信主应许的人,讥诮主再来的应许(彼后3:3-7)。显然当时有异端或假传道,随自己的意思讲解圣经的话,传错误的道理,引诱信徒,以致有些信徒对主再来之真道发生疑惑。所以彼得在此再一次坚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知道使徒对他们所曾传讲有关主再来的事,绝非使徒凭个人意思推测出来的道理,乃是直接从神得到的启示,且经过主变化形像时,他们在荣光中亲眼看见主将来荣耀之“模型”,因而对主再降临之威荣有所领悟。圣灵显然要藉着他们在山上所见的荣光,使彼得和其他两个一同上山的门徒对主再临的威荣,有特殊的认识。这样,他们所讲有关主再降临的应许,就更具有权威,更可信为确切无误的了。

17“祂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许多人误会这句经文,以为是指主将来得着尊贵荣耀,其实这里乃是指已往的事,因原文之“得”是过去式,即“得了”的意思,且下文的讲解更加证明是指过去,就是主耶稣在山上变化形像时所得的尊贵荣耀。其所以说祂得了“尊贵”,因当时祂不但大有荣光,且被神亲自证明是神的儿子。

“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祂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注意彼得在此特别题醒信徒,这位要来的耶稣基督,乃是神所亲自印证是祂爱子的那一位,使他们深信主再来之真确:为什么彼得要对那些怀疑主再来之应许的信徒,再次证实主就是神的爱子,这表示主再来的真理,和其他基本的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倘若有信徒不确信主再来,那么在他的信仰中便潜伏着一种危险,就是他对救恩的其他重要真理,甚至主耶稣的神性与位格,以及神的真实存在,也都随时可能发生疑惑,随时会受试探而信心动摇。所以当信徒对主再临之应许,因受世上道理或异端教训的影响而疑惑时,彼得除了证明主再临之真确外,也证明主乃是神的爱子,是神从天上亲自证明,又是彼得亲自听见的。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句话在书信中,只提及这一次。但在福音书中则有多次(太3:17;17:5;1:11;9:7;3:22;9:35)。

18“我们同祂在圣山的时候”,彼得称主耶稣与他们上山变化形像之山为“圣山”。有解经家以为那山就是黑门山。但彼得为什么称它为“圣山”?并非黑门山这地方有什么特别,乃是因主耶稣曾在此变化形像,显出祂自已是“圣”的。圣经中对于神曾显现过的地方常称为“圣”。如摩西在何烈山见异象时,神对他说: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出3:5)。约书亚见异象时,亦同样听到主对他说:你所站的是圣地(书5:15)。这都是同一原理,不在乎那个地方,乃在乎神曾在那里显现。

基督徒虽然生活在污浊的世界上,但若常住在主里面,心灵中常有主的显现,则无论住在这世界的那一部份,也都因神的同在而成为圣的了。

2.先知豫言的确证(1:19-21

A.豫言的权威(1:19上)

19“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豫言”,在这里彼得特别高举旧约先知的豫言,以为先知的豫言比他自己的经验更为可靠。虽然关乎主再来的应许,彼得有亲身听见看见之经历,但也并末因此轻忽了旧约先知豫言的权威。注意这里的“更确”,表示先知豫言之可靠性,较彼得在荣光中所见的经历,其可靠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使徒要这样说?这并非彼得怀疑他自己的经历,或怀疑他自己所讲的见证,他乃是要使信徒重视神的话语过于人的经历。因为能亲自听见主说话,看见主荣光的人不多,彼得的经验并非人人可求,甚至在十二使徒之中,连彼得在内也只不过有三个人在山上看见主变化形像罢了。所以如果单单根据人的经验,或看重人的经验过于神的话语,就会有许多人因自已始终未有亲自看见听见的经历而信心摇动了。

另一方面,那些假师傅和传异端的人,也可以提出他们那些不诚实甚至伪冒造的经验,结果便和那些真止从神得到的启示,以及因神的恩赐而有的经验,发生混淆,使人无所适从。所以人的经历,不应当被高举过于神的话语之权威。

B.豫言对信徒的关系(1:19下)

19“如同灯照在暗处”,原文圣经是排在下句“你们在这豫言上留意”之后,而不是连在本节的第一。这样本节头几句话的次序应当是这样:“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豫言,你们在这豫言上留意,如同灯照在暗处。”英文圣经的翻译正是这样。

所以,“如同灯照在暗处”这句话,是形容下句“你们在这豫言上留意”的。我们若在先知的豫言上留意,我们便如灯照在暗处那样,大得光照,满有亮光了。

“豫言”指彼得上文所说先知豫言基督二次降临之事。使徒的意思是,倘若我们留心这些豫言,用心等候并相信主将快来,我们人生的目标必因专心盼望主的再来而改变,对神的话语之遵行必更为真诚,这样我们便会在这黑暗的世代──罪恶和黑暗的势力所控制下的世界──中得着亮光,知道要怎样照神的旨意而行事生活,不像世人那样在暗中摸索了!并且我们自己的生活见证,也必像光照在黑暗那样,使许多人看见基督的光了。可见信徒若诚心等候主的再来,就必使我们在这世代作一个儆醒聪明的人,不致沉睡闲懒。

“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晨星怎会在信徒的心里出现?它是只出现在天空的;但在此既说“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可见这句话必然是按灵意解释。所谓“晨星”必不是指宇宙中的晨星,乃是要藉着天空中晨星的出现,象征某些属灵的意义。晨星是在天亮之前显得特别明亮的,是豫告天明之星,是天快要亮的确据。这样,圣经的豫言也是主耶稣快要再来的豫告和确据。我们若在主的豫言上留心,信靠圣经的话,把它看作是主必快来的确据,这样神的话必发出光辉,照耀我们的心灵,正如晨星出现天空一样。所以今日信徒应当格外留心圣经的豫言,直到心中对于主的再来确信不疑,就必在神的亮光中行走了。

本节经文亦显示信徒应常在主的话语上得到亮光。当主的话在我们心中发出亮光时,我们便会对天上的事有更确切的盼望,且更有力量在黑暗的环境中为主发光了。

C.豫言不可随私意解释(1:20-21

20“第一要紧”,这似乎是彼得喜欢用的话(彼后3:3),为要使信徒格外留意以下的话。本处与3:3次所提及的“第一要紧”,都是关乎豫言的讲解方面。可见我们对豫言的讲解应格外小心谨慎,不可凭自己一时的喜好和成见胡乱解说,应尽力寻求正确的亮光和圣灵的教导,阐明圣经的真理。

但是“第一要紧”仅指在彼得所讨论的题目上是“第一要紧”,使徒显然无意在此将圣经中一切其他的真理与讲解豫言这件事,作一种何者更重要的比较。他只不过在他所讨论有关主再来的题目上,针对当时信徒的需要,要他们特别留意豫言之不可随私意解释这一点罢了。

“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显见当时有人按私意解说圣经豫言。所以使徒一方面要信徒留心圣经豫言,劝勉他们不可因为比较难明白(彼后3:16),便忽略了它;另一方面又要信徒谨慎从事,不可随私意解说。事实上,有许多异端都是在豫言上发生错误。豫言既是豫先说明一些我们所未知和未发生的事,无法在事实上获得对证。这样,那些假师傅和异端便很容易凭己意推测解说,使信徒受诱惑了。所以信徒应当小心领悟圣经的豫言。

“没有可随私意解说”这句话亦可推广其意义在一切圣经的话语上,我们不可凭私意讲解圣经的话。古时忠心的神仆,必尊重神的意思过于自己的意思,纵然是自己所不喜欢讲的,也要照样传讲。例如耶利米劝西底家投降巴比伦人,实非他本人的意愿,但神的话临到他,他不能不讲(参耶21章全)。现今我们讲解神的话语也要这样,不可把自己的意思加在神的话语上,曲解神的话,以成就自己的目的,这是最不敬虔的事。

安息日会的女先知米勒夫人(Mrs. Miller)曾豫言主耶稣在一八四四年再来,但到时主耶稣并没有来,她又赶紧修改她的讲法,说主已经再来了,但不是到地上,乃是进入天上的圣所。这正是凭私意解说豫言必然错误的一个好例证。直到今日仍偶然会发现有些人在计算主再来之年日,或自以为得着某种超然启示,知道主将于某日来临,也都徒然闹成笑话,被外人作为攻击基督徒迷信的口实。其实圣经明言,主的再来是人所无法豫测的(太24:36),这样,一切人的估计,或“超然启示”,都不可能出于神,而必然错误无疑了。

彼得在未开始在下章讲论假师傅出现之前,先住本段证明基督再来之真确;似乎暗示,关乎主再来的真理,将会是异端所喜欢曲解以诱惑信徒的,因此末世信徒理当更加留意,明白圣经的豫言,并等候主的再来。

21“因为豫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这并非说圣经中只有豫言是“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其他部份的记载便可能出于人意。使徒乃是格外强调豫言是比较圣经其他的记载,更具超然性,是人所无法凭自己的聪明臆测出来,因而更容易被显明是出于灵感。

另一方面,在旧约时代,先知的豫言就是启示的中心,是神一切启示的代表。因为不论是旧约历史或律法的一切豫表,也都含有豫言的性质,豫示神未来的旨意,所以这里所说的“豫言”,其意义可以推广而指全部圣经的启示。这些启示,也都不是出于人意,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这就是圣经的话语所特有的权威。──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