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

 

【来十一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信就是对所望之事的实底(实体化)。」(达秘译本)我们如何将一些东西「实体化」?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实体化一些东西。我们不能生存在一个没有「实体化」的世界里。一件「物质」必是一个物体,是在我面前的某些东西,虽然它可能像声音或颜色那样,是我们所无从触摸的,「实体化」就是在我身上有了某种视听的官能,将那些不能触摸得出的「物质」,成为我所能感应或辨认得出来的实际东西。例如:黄的颜色是十分实在的,但如果我们闭着眼睛,那么,黄色对于我就失去了它的实在性,并且是全然消失——至少我没有它存在的感觉了。但借着视觉的功用,我以我的视觉官能去把它「实体化」,那么黄色对于我就具体化了。不只那颜色是呈现在我面前,并且它在我的意识里也成为实际了。哦!神赐给我的视觉,真是多么的宝贝!

         但我们在基督里「所盼望」的事物,比那些触摸不着的声音、或颜色更加实在,因为那是永存不朽的,所以就更实际了。同时神已赐给我一个很宝贵的官能,得以将那永存的事物「实体化」。信心——神儿子的信心,就是这个宝贵的官能。信心将那属灵的事物,在我的经历中成为我生命里的实际。信心安定在神的信实上,就能将我在盼望中而未见的事物「实体化」了。――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信心是事先的看见,如科学家在悟性中见到一个真理,但不能用理论或事实说明,就先有一个假设,等到有事实证明之后就成为定理了。──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信心是事先的看见:如科学家在悟性中见到一个真理,但不能用理论或事实说明,就先有一个假设,等到有事实证明之后就成为定理了。圣徒们的信心都会有一个超越时代的远见,本节是信心的定义。 牛述光

 

【来十一2「证据,」原文是见证。 牛述光

 

【来十一3因信,我们就知道诸世代是藉神的话而安定的,所看见的就都不是从显然而有的(新译)。伟人们的看见都是信心的看见,都是事先的看见,而不是事后的看见;或说是因信而看见,不是因事而看见。 牛述光

 

【来十一3;不是显然之物】『显然之物』一词原文是一个字phainomeno,这字的字根意义是『照耀、显现』。显现之物一词即指一切用肉眼能看见的物质。神创造天地万物,是用祂的话,同时也用已造成的一切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来制造及构造一切肉眼所能看见的物质。在这里便隐藏着『原子的理论』。

         这句经文可以用另一种口气来翻译:『这样,所看见的一切物质,乃是用看不见的原子造出来的。』

         圣经并不是任何一种学问的课本,但它是一个宝藏,科学家多年来曾在圣经中找出科学的理论,而且所叙述的非常正确。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圣经是从神而来的启示。

         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原子,但可以用高度显微镜去观察。我们一切的行动,也许不被别人发现,但不能在神前隐瞒,祂很清楚看见我们一切行动,而且也仔细察看我们的肺腑心肠,我们应当怎样过圣洁生活,荣神益人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3~5这里的次序是:(1)By faith we understand我们因着信就知道(seek Him out = understand)(2)By faith offered因着信献祭;(3)By faith translated因着信被接去(Reward = translated)

         先明白神的作为,才能献上神所喜悦的祭,然后才能被接纳。

 

【来十一5以诺因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以诺如何被提呢?是因着信。以诺得神的喜悦是因着甚么呢?是因着与神同行――因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与神同行,所以得着神的喜悦;因着信,所以被神接去。我们每一个都当行到一个得神喜悦明证的地步,都当因信以至于被提。如果你不信,你就不能被提。你必须相信你会被提,就会被提。── 倪柝声

 

【来十一5~6六节的话,是继续在第五节之后的。从第六节看来,以诺的信是有两步的。第一说他信神是像祂所说的,同时说他殷勤的求与神同在,并且信神会赏赐他。以诺必是求神救他脱离那将来的患难,所以神就因他的寻求,赏赐了他被提。── 倪柝声

 

【来十一6「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三项关于神的事实,构成了真实信心的基础:(一)祂能(太928);(二)祂肯(太82-3),(三)祂是(来116)。请你特别注意,我所题的最后信心的基础,不是指着含糊的相信有一位神,而是要确信神是一位活的神,且是现在的,并在积极行动中的神。

         让我们假设你在带领一个罪人归向基督,你和他一同祷告——而他自己也祷告了。那时,你问他目前站在什么地位上(得救或沉沦)?如果他回答说,神能够拯救他,你对这答案满意吗?如果他再进一步,肯定的说,神愿意拯救他。这答案够了吗?绝对是不够的,你对这答案必不会满足,直到他表示确信神现在已经拯救了他,并且神现在已是他的救主。如果我们只认识「神能」和「神肯」,而缺少了「神是」,我们在属灵上是不能达到任何的结果的。因为神的能力和慈爱,只能鼓励我们,叫我们有盼望。但信心乃是建立在神现在的行动上。除非你能够说:「我的所是……和我的所有……都是因为基于「神是」!」不然,你就不要认为自己有了信心。――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这一节说到两个『信』。第一是信有神。『有神』原文直译应作『神是』,信神是像祂那样说。第二是信神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倪柝声

 

【来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神是』,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直译)

         信心在危急中更能发挥它的力量。圣经中充满着危难的日子。它的故事由危难的日子所构成的;它的诗篇,是在危难日子中获得的灵感;它的预言,也与此有关;它的启示,也以此为透露的媒介。

         危难的日子是通往光明之路的踏脚石;是神的机会,也是人类智慧的训练所。诗篇第一百零七篇歌颂耶和华的慈爱,此外在每个救赎的故事中,危急存亡之秋,往往是神的好机会。人的才智穷竭,绝望无援的时候,是神的能力开始发挥。记得吗?神曾应许一对从未生过孩子而老得形同朽木的夫妇,将可获有后裔,并且多如天上的星,又如海边的沙。你可翻开圣经,再读一读以色列人在红海得救的故事,还有以色列人抬着约柜,从约但河中涉水而过的故事。

         危急胜于灰心。信心不会使危急变成绝望。信心的任务是支持你去解决危难。在危难之际,信心的反面就是灰心。信心维持不变,就能得胜。── 蔡特威克

 

【来十一7「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我们不能说「借受浸而重生」,但我们可以说「借受浸而得救。」那就是从宇宙,或称世界的体系里被救出来。我们是因犯罪而被牵涉在撒但所统治的世界体系里。得救就是从撒但的世界里走出来,而进入神的里面。在主耶稣的十字架里,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彼得写到那一家八口借水得救的预表,就是指着这个意思。当挪亚和他一切所有的都进入方舟时,他们凭着信心,走出那个败坏了的旧造的世界,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复活)里。这件事情的要点,不重于他们脱离洪水的淹没,乃重于他们脱离了那败坏的体系。这就是得救。当你受浸进入水里时,也表示你的世界和你一同进到水里了。从水里上来时,你已在基督里,但你的世界却已埋在水里了。――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来十一716;两种预备】这里有两种不同的预备:第一是挪亚『预备』方舟,这种预备,原文是kataskeuazo,由kata(在下)skeuos(器皿)二字合成,原意即『劳苦的预备』,如仆人为主人的预备,百姓为政府的预备。这字在希伯来书三章三至四节译为『建造』,表示这是一种出力的、劳苦的、艰难的、用时间的预备。

         另一种预备是神为我们『预备』一座城。原文是hetoimazo,原意为『自然的储备』,像父母为儿女储备费用,主人为客人预备筵席,国家储备军队,好友为好友预备住处等。

         这两字同在一处出现的有:马可福音一章二节是第一种,三节是第二种。路加福音一章十七节是第一种,七十六节是第二种。细心研究这两字在同一处经文的分别,是有趣的事。

         基督徒应为主『辛苦地预备道路』,使它成为『已储备好的道路』。我们也应明白神已为我们所『储备的国』(太廿五34),『所储备的天家』(约十四2~3),和『属灵的储备』(林前二9),是何等的丰富与奇妙,我们应该是多么乐观的人呢?祂所储备的都是属天的、永远的、不朽坏的,我们为何把心思意念放在地上,为自己劳苦预备属世之物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

         他往那里去,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神与他同去,这就够他放心了。他对于所得的应许,虽然不很清楚,但是他对于赐应许的应许者,已够清楚了。他不看前面的难处,只看那全能、全智、公义、信实、永远活着的神。这样的一位神,既安排了他的路程,当然不会与他儿戏的。哦,这是荣耀的信心,你也可以作得到的。当祂打发你出去的时候,虽然路线还未显明,但是你尽可信任那打发者──天地之主,宇宙之神。── 梅尔

         光是欢欢喜喜的和主一同出发冒信心的险,那还不够,还当把你自己所幻想的路程表撕得粉碎。

         你的向导知道怎样引领你前进。祂将领你经过一条你所想不到的路径。祂不知道惧怕,祂也希望你因着祂的同在不知道惧怕。──

 

【来十一16惟独从天上来的,才会回到天上去。我们所以说天是我们的家,是因我们和我们所有的,是从天上来的。所以回到天上去,就说回家。如果我们所有的是属地的,那么天就是我们的客寓,而非我们的家了!凡不是从神出来的,神不能手回去。这是定规的。── 倪柝声

 

【来十一17~18「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当神要求亚伯拉罕献上以撒时,我们可以估量到亚伯拉罕会说的话。他可能争辩说,驱逐以实马利那个命令,虽然明了,但这项新的吩咐,不只要求逐出以撒,更要将他杀死,那就确实难以理解了。因为以实马利是亚伯拉罕自己错误努力的结果,所以能够尊重神的决定,将他赶出家门。但是以撒,那就迥然不同了,以撒是完全从神而来的。神将以撒赐给亚伯拉罕不单是满足他那渴慕子嗣的心,更是为成全神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心意。如果以撒也要放弃,神又怎样做事呢?

         但亚伯拉罕已经学会了不跟神讲理由,他完全没有丝毫的抗议。他甚至连献祭也不提,他只是说要往摩利亚山上敬拜,而真实的敬拜也就是这样——将神赐给我们的所有恩赐,并我们一切丰富的经历,以及我们在祂里面的全部盼望,都奉还给祂,结果是从神自己,获得至大无尽的喜乐。――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来十一21;扶着杖头敬拜】雅各『扶着杖头敬拜神』一语,在创世记四十七章则说他『在床头上敬拜』。因为在旧约希伯来文『床』和『杖』均用三个相同的字母组成,但元音不同,故有不同读法及译法。

         可是,在新约希腊文『杖』与『头』二字亦可译作『国权』与『极点』(或高贵)。『杖』原文是rhabdos,此字在希伯来书一章八节译为『国权』。『头』字原文实为『顶』字,转意为『极高之点』,akron,在马可福音十三章廿七节所说的地『极』与天『边』原文即此字。

         雅各扶着杖头敬拜,可能在属灵意义上解释为『因为约瑟在埃及国权柄的高贵而敬拜神』,意即雅各因为他儿子蒙神赐福,在埃及有了最高贵的权柄而对神作感恩的敬拜。他可能没有骄傲,只有高度的享受感觉。

         我们敬拜神,也是因我们在基督里所获得的高贵身份与多种的恩惠。我们应该时常以基督为夸口,以祂赐给我们种种的恩惠凡事感谢,不住赞美,常常喜乐。――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25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可见罪还有可乐之处呢!有很多的罪是令人畅快的。人的肉体喜欢犯罪,因为罪是可乐的。但是一个真有信心的人,是宁可受苦害,受凌辱,却不愿享受罪中之乐。── 倪柝声

 

【来十一27「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神在造就祂众仆这件事上,是最完全而彻底的。让我们思想一下摩西所学的功课,如何使他有分量率领以色列民出埃及。他的生命开始于从水里被拉出来,这个得救的经历,借着他自己的名字(摩西),叫他毕生难忘。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出埃及」——得胜了死亡。此后,他必须下一个决择,放弃法老王宫中的一切荣华,这宣告了他的另一次「出埃及」——世界在他身上再不能辖制他了。然后他进入一段隐藏的生活中。四十年之久,这位满有才干的人,在世界旷野中是完全消匿了。只有经过这样的造就和对付,神才能在荆棘的火焰中,再一次呼召他去经历另一次的「出埃及」——从软弱和放逐中出来,成为杰出而有新能力的以色列拯救者。一个人只有在经过这样的考验:己、世界、和死亡在他身上被除掉了,然后神才能使用他,而负起领导的重任去进行以色列民的拯救工作。――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来十一37;披着羊皮各处奔跑】有人曾这样问:这些人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是干甚么的呢?为甚么要披着羊皮呢?

         披着绵羊与山羊的皮,乃是罗马逼迫基督徒的一种刑罚,而且是可怕的刑罚。

         『绵羊皮』原文是melote,山羊皮是aigeios(山羊)derma(),罗马政府逼迫基督徒时,把刚刚剥下来的这两种羊皮,新鲜的,还带着血腥味的,绑在基督徒的背脊上,两只手被绑在羊的前腿皮上,羊的后腿皮则绑在人的脚上,然后把人放逐在旷野,在那里有罗马兵看守着。

         这些披着羊皮的基督徒在太阳烈日曝晒之下,羊皮逐渐晒干而收缩,他们的身体也慢慢被压迫而死,他们在羊皮收缩时,只能不断地在旷野奔跑,企图减少肉体的痛苦,但至终还是抽筋,皮肉腐烂而死。为主殉道,为主牺牲。

         基督徒被称为主的羊,主耶稣是我们是好牧人。但仇敌却利用这两种羊皮来杀害基督徒。不过基督徒准备为主牺牲,是一种本份。历年来为主受苦愈多的人,他们在天上的赏赐也愈大。

         中古时代有些天主教受苦派信徒,常以羊皮为外衣,在旷野过简单吃苦的生活,表示与古时受苦的基督徒有同样受苦的心志。你为主受过甚么苦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38;世界不配有的人】『世界不配有的人』一语,许多人有错误的印象,以为这些为主受苦及殉道的人『不好』,『不配』生存在这个世界。原文ouk()en()axios()ho()kosmos(世界)。原意不是『这些人不配生在世界』,乃是『世界不配让他们生存』,世界太坏,这些义人太好,所以世界要把他们杀掉,使世界的『坏』得以保存。可是那些爱主的人已『行了公义』,『得了应许』(33),也得了美好的证据。

         『配得』一词axios在罗马书八章十八节译『介意』,该句亦可译为『我想现在的苦楚,是不配与将来要显于我们得荣耀作比较的』。现在受些痛苦,比起将来的荣耀,实在微之又微,不配相比。

         启示录三章四节说:『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的』,原文同字。

         至于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五所说:『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此处『配得』原文用加强语气为kataxiooma,即十分配得之意(路廿35;徒五41同字)

         其实坏人都应该离开这世界,因为他们才『不配』住在神看为『好』的世界,只有义人才配得住在其中,这理想的实现乃是在千禧年的时候,也是一切义人所朝夕期望的。―― 苏佐扬《原文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