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十二章
为什么我要在前面这样不惮其烦地细数往事?因为这段历史可以标明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章提到的事件之年代。他写道:“前十四年。”往前推算,他指的是在大数停留的那十年。他回顾十四年前的往事。时间的推移可以阐释许多事物。他在回顾十四年前的事时,又再度夸口。
留意他的方法,是非常有趣的。他在前一章已说过,现在又重复一遍,“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然后他开始用第三人称,似乎在讲述别人的事,“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我们一直读到12:7,才会发现原来他写的是自己。“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哦!保罗,原来你就是那人,我们终于发现是你!是的,他尝试着用置身事外的态度叙述这件事,但却无法贯彻始终。他在12:7终于泄露了自己的身分。
他所说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那是一段双重的经历,先是崇高的启示,继之是深沉的孤寂。保罗在夸口。他曾被提到三重天,被提到乐园,“听见隐秘的言语。”这异象如此希奇,以致于他描述为“所得的启示甚大”。还记得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人问我,你相信这故事吗?保罗的意思真是他的身体被提,抑或只是他的灵?我的回答很清楚。我亲爱的朋友!既然保罗两度说他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可能知道?“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那确实是一次奇妙的被提。他被提到三重天。这是希伯来式的用语,相当于后面的那句“被提到乐园”。在希伯来人的思想中,三重天是众圣徒和天使所在之处,就是我们所谓的天堂。第一重天是大气层,第二重天是星际太空,第三重天是在这一重之上,之外的地方。三重天是神彰显、临在之处,神的儿子曾从那里降到世上,那里住着被成全的众圣徒,以及天使,天使长,基路伯,撒拉弗──那就是乐园。保罗称其为甚大的启示。他说他“听见隐秘的古语,是人不可说的”。他也从末道出所听到的是什么。有人问我可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不!从来没有。你想其他人会有过这种经历吗?这是毫无疑问的。我确信诸如此类的经历一定只是在某种环境下,赐给某些人的,而且往往带着特定的目的。这是非常有趣的经历。常常有人迫不及待地要告诉我他们所看见的异象。我总是对此存疑。如果一个人真得着这类的异象,他会保持缄默的。十四年过去了,保罗只字未提;即使现在,他也绝口不说他看见了什么。这是不可言喻的,非人口所能描述。何等崇高的经历!
然而接下去的经历却是一种深沉的黑暗。它可分成三方面:
1.是肉体上的。“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译成“刺”不大妥当,原来的意思是一根桩子,这字的含义相当于钉十字架,但它是在肉体里面。
2.是属于心灵上的。“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
3.是属灵上的,他的祈求末蒙应允。
极大的黑暗、孤寂紧随着先前被高举的经历临到了他。他肉体中有一根木桩,形同被钉十字架。没有其它的字句比这更能描述人肉体所受的折磨。然后是撒但差役的攻击。对于这攻击,我们多少能领会一些。当我们肉体软弱、饱受折磨时,撒但就乘机来攻击我们的心灵。我可以想像他说,神既是良善的,为何允许这些事临到你?第三方面是,“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这里不是指真的有三次。希伯来文里,“三次”是形容词,指不断的,连续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我三次求过主。”但木椿仍在,撒但的差役没有离去,显然他的祷告末蒙垂听。让我用另一种方式说,神用拒绝回答了他的祈求。神拒绝让他脱离肉体中的木椿和撒但差役的攻击。神确实回答了他,答案是──不!
下一句是,“祂对我说。”似乎神是当时、当地对他说的,但我并不如此认为。我相信是在他饱受痛苦,想逃避却又逃不掉之后,神才对他说的。“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保罗明白一切苦难的目的。那是什么?“免得我过于自高。”这话他重复了两次。
崇高的属灵经历最大的危险是带来骄傲。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去参加培灵奋兴会并大大蒙福;问题在他们回来之后,就开始自高自大,轻看教会别的肢体。保罗看清了苦难的目的,“兔得我过于自高。”
他也看到使他免于自高的方法。“所以有一根木桩加在我肉体上。”加给他的?木桩是恩赐?撒但差役的攻击是恩赐?祷告末蒙允许是恩赐?这些都是加给他的。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把这些当成恩赐?当然不是,因为他求神叫这些离开他。如今十四个年头过去了,他有足够的时间领会神的作为。这些事是十四年前发生的,如今主对他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请留意他对苦难的态度改变了。我们读下面一段话时,都会不自禁地颐抖起来。“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这不是对神的安排盲目服从,而是一个人明白了他所想要逃避的事原与他的灵魂有益之后,所发出的心声。“免得我过于自高。”这个理由是否太薄弱了?一点也不。没有什么比自大、骄傲的基督徒更妨碍神的工作了。“免得我过于自高。”他为了神拒绝他的祈求而感谢。他发现那是出于无限爱的拒绝。
我的老朋友Oliver Huckell曾写过这样的一首小诗:
“我感谢你,因祷告未蒙应允,
你只温柔仁慈地回答我──不!
在那艰难的时刻,
这字沉重地敲击着我的心。
我渴望喜乐,然而你知道
忧伤是我最需要的恩赐,
在那奥秘的深海里,
我学会了去注视圣灵。
我渴望健康,你却赐我
痛苦的秘密宝库。
在呻吟中,我的心
再度找到基督。
我渴望财富,你却常给我
贫穷的财宝,
你教导我拥有金心,
那是天堂最宝贵之物。
我感谢你,因祷告未蒙应允,
你只温柔仁慈地回答我──不!
在那蒙福的时刻,
你的保留减轻了我一切的重担。
这是保罗所谓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的意思。
我们不妨略事停留在这节宝贵的经文上,“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十四年过去了。这句话是否逐渐向他展露清晰?我相信是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神的丰盛之领域,就是能力的领域,是为了成全祂的旨意。神是充足的。“够”这个字的意思是“提起”,“忍受”,“承担”。“我的恩典够你用的。”这话在保罗的领受是,你知道你是在我的恩典之中,这就够了。你的一生是有意义的。圣经中还可以找到一些奇妙的例证。尼希米的时代,当百姓悲哀哭泣之际,他对他们说,“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8:10)。意思是,那讨耶和华喜乐的,就是你们的力量。
以赛亚书最突出的句子之一是“耶和华却喜悦将祂压伤”(赛53:10)。基督一切的痛苦,患难,都被放在神恩典之处。那是神的目的,神的旨意。我们知道神为何如此作。为了我们人类,为了我们得救恩,神“却喜悦将祂压伤”。祂的心以此为满足。
如今保罗说,刺是神的“恩典”。这是能力的内在秘诀。它启示了一切经历的价值。“我的恩典够你用的。”这话的含义可能比我们一般的了解更丰富。我们通常的领会固然没有错。我知道你在困苦中,我必扶持你。但这句话的含义不止如此。患难本身就是过程的一部分。我们的主离开世界之前曾对门徒说,“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见约16:20)。不是说你们要在苦中作乐,而是你们的忧愁要转换为喜乐。从忧愁中滋生出喜乐。在受苦中生出能力。这是保罗说“祂对我说”的意思。有一度我曾被许多事困忧,我试着替这些事找出一个解释,我也很想逃避其中某些事,却痛苦地发现我根本无路可逃。但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一切事原来都是出于神的旨意,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那能讨神喜悦的地方,不论在那里是受苦也好,喜乐也好;被高举也好,被隔离也好。正如保罗在另一卷书信中所说的,“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罗12:12)。
他的道歉(12:11-13)
这是奇妙的篇章,记载着奇妙的事迹。结尾部分保罗再度重申他与众使徒是平等的,他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之下。神也透过他行了神迹,奇事,异能,他知道自己的使徒权柄,并且为其辩护。如果他一定要夸口,就夸他的软弱,以及在他的软弱里所彰显的基督之荣耀。
哥林多后书12:14-13:14
首先请留意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到了第13章开头,他似乎已打定了主意。“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我已预备妥当,即将动身前去。这句话颇难解释。有人认为他的意思是,这是他第三次打算前去。我的领会不同,因为不久之后他提到,“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我相信保罗此处是指他有意实际去探望他们。他一面考虑前去,一面在这封信结束的地方很谨慎地表明他写这封信的态度。他不太在乎他们是否赞同他的举动,他在乎的是他们是否得到神的称许。这是他写哥林多前、后书的主要目的。因此他所传达的信息是出于他对神的一种责任感,以及他对此责任之权柄的认识。最后他宣告他第三次前去所用的方法,那就是严厉的审查。
12:14-18的叙述已触及这个主题。他在这一段经文里介绍了最后几件事。他明白指出他不要累着他们。他下次再来的时候,仍要使用先前的方法。他们必须记住,他没有成为他们的重担;他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金钱上的关系。他作工末得工价或奖赏。下次他再来的时候也是一样。“罢了,我自己并没有累着你们,……我是诡诈,用心计牢笼你们。”这话引起许多不同的解释。他是什么意思?他指他们是诡诈的,所以他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或者他认为自己是诡诈的?或者他是在开玩笑?我想都不是。我想保罗的意思是,有别人说他是诡诈的。有人说我是诡诈,用心计牢笼你们。但紧接着下去的一句话是完全相反的观点,“我……占过你们的便宜么?”
我们已说过,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心中想到一些反对他,批评他,否认他权柄的人。其中有些人说他是诡诈的。他没有从他们那里直接得到过任何资助,即使有也是间接的。这是他说这番话的背景。他否认他们的批评,“罢了,我自己并没有累着你们……我……占过你们的便宜么?”他们暗示他在金钱上受惠于他们,或者透过他所差派的人占他们的便宜。对这些指控,他一律否认。他用问话的方式表现他和他所差去的人都末占过他们的便宜。“提多占过你们的便宜么?我们行事,不同是一个心灵么?不同是一个脚踪么?”他声明在圣灵的引领下,任何人都不可能以诡诈,欺哄行事。
他写此信的目的见诸12:19-20。他们误以为他在为自己分诉。这点他们完全错了。他告诉他们事实。他是“在基督里”“当神面前”说话,而他的目的是在造就、建立他们。这里再一次启示基督工人应有的态度,那就是始终以建立、造就他们传信息的对象,作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他两度重复了两件事。“怕我再来的时候,”“又怕”他们不合他所想望的。这正是他写此信的原因。我相信他的意向是很严肃的。“又怕有分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混乱的事。”免得这些事发生。我们必须回到第一封信,去找出他说这句话的意思。那里提到,教会里有分争,他不得不写信告诉他们,他们在基督里原为一,应该在生活、行动上有合一的心。此处他反过来,列出一个单子,说明他们若不合一会有什么结果。“且怕我来的时候,我的神叫我在你们面前惭愧;又因许多人从前犯罪,行污秽奸淫邪荡的事,不肯悔改,我就忧愁。”他写这封信,就是因为看见他们邪荡,悖逆,不肯悔改。──《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