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哥林多前书10:1-13
保罗现在要从以色列的历史取例,来说明他从第8章开始就论到的原则,这些原则涵盖了基督徒生活的整个范围。他已经拿自己作例证,说明他的使徒权利,以及他传福音的权柄。如今他转到以色列的历史上。本章开头的“所以”(中文圣经无此二字),将它与前一章末了的部分紧紧连在一起。前面他写到恐怕他被弃绝了(9:27),他说到他传福音给别人,和他被弃绝,两者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弃绝是指他丧失了灵魂,这是不对的。我想原来的意思指他可能丧失的是使徒的身分。保罗从头至尾要告诉他们,权利并不担保他可以避免失败。他已论到使徒身分的权利;他争取的不是物质的供应,而是他的使徒身分之确认。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他仍有可能被弃绝,被赶逐出去。这是何等重要的事实!我们很容易相信自己的权利,认为自己是享有特权的子民,而忘记了权利往往也带来责任。
保罗从以色列的历史取证。这十三节经文可以被视为一段附记,适于在学堂上讲述,主题是自由的误用。保罗暂时转去谈论人误用自由的可能性,但仍然与整个主题有关。
此段经文可分成三部分。
1.首先是以国家为例,说明自由的事实(1-5节)。
2.然后指出这些人如何滥用他们的自由(6-10节)。
3.最后他将这自由应用在神的子民身上(11-13节)。
以国家为例,说明自由的事实(1-5)
头几节奇妙地归纳了以色列被带领脱离为奴之地,进入自由的过程。当然,保罗这封信是写给基督徒,希利尼人,外邦人的,但他使用了他自己的生命史和国家为例证。请注意头四节中一再出现的“都”字。
“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
“都从海中经过。”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都吃了一样的灵食。”
“都喝了一样的灵水。”
“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
回到旧约记载的细节。他说他们都在云下,意思是,他们都在神的领导、指引之下。这是他们的第一个权利。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5-9节里看到他们惊人的失败。
“都从海中经过。”
他们都从海中经过,意思是都被拯救了。云柱的指引,目的在解救他们。请记住保罗的用意,他描述了这些人在埃及为奴的景况。他们被带出来,经过大海。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接下去一句很有意思。“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意思是,他们都在摩西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成为一个团体,正如基督的教会一样。归入教会是藉着洗礼,不是水洗,而是灵洗,每一个人就成为神教会的一份子。当一个人重生,受圣灵的洗归入基督的身子时,他就是教会的一个肢体。保罗稍后还会提到这一点。保罗用“受洗归了摩西”来表达这种合一、交通的关系,指的是在神管理之下,摩西领导的整个制度。他们跟随云柱,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他;他们行经之处,海水为他们而分开,形成一个奇观。他们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他们受洗归入这伟大而奇妙的团契。请注意他们的特权。
“都吃了一样的灵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
然后是旷野漂流的阶段。他们都吃同样的灵食──吗哪。那是神赐下的。他们无法证明吗哪的来源,只知道是神为他们预备的。神供应他们物质上的需要。“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保罗大胆地说,灵水所来自的那磐石就是基督。他们生命的中心就是基督,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因此,流出灵水的磐石就是基督。我们从最后两项──灵食和灵水──看到神的供应。请看这里所启示的简单事物。在云下──指引;从海里经过──神的拯救;受洗归入摩西──神所创造的自由,共同加入新的团体;灵食和灵水──神奇妙的供应。这些是百姓的特权,保罗强调的重点即在此。
保罗提醒他们,以色列这个国家如何脱离捆绑,进入自由。两者有极大的差别。他们曾经为奴,但被领到自由之地。他提醒哥林多人这中间的经过。没有一样是出于他们的努力。每一件事都是靠着神的作为。祂提供云柱,救赎,自由,肉,水,和他们享受的所有特权。一切都是神的,没有一样是他们自己的。每一件事都是超自然的,是神的作为。
保罗如今要求哥林多人以此为例,来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则。他们第一个感觉可能是,这样享有特权的百姓应该不会失败的。如果神真的一路引导,拯救他们,在新的基础上为他们设立一个团体,供应他们肉身、属灵的一切需要,他们将被神带进何等奇妙的自由里啊!
古人如何滥用他们的自由(6-10)
然而第5节说,“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多半”是正确的描述。这些人结局如何?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在旷野倒毙?从埃及出来的百姓中,除了约书亚和迦勒,无一人幸免。保罗说,他们多半倒毙旷野,只有两个人例外。
他们为何倒毙?5-9节解释了原因。贪恋恶事,拜偶像,行奸淫,不信,发怨言。保罗列出这些事,并不是根据它们在旷野实际发生的次序来排列的。
第一件事恶事──贪恋
再回到这些中心、特定的例证上。他列出的第一件事是贪恋恶事。在民数记11章有详细记载,他们贪恋神末供应的事物。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并不严重,但请读民数记那一章记载,看看他们如何贪恋。是的,神可能将他们渴望的赐给他们。诗篇的话能够提供一些亮光。
“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
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
这是一句惊人的宣告。我们可能贪恋一些东西,在神的管理下,祂把这些赐给我们,为的是要显明我们的祈求是多么愚昧。这些人贪恋一些神的供应以外之事物。他们为什么没有肉吃?答案很简单,因为神没有供应;然而他们想要。许多时候我们想要神末供应的东西,这些看起来没什么不对,似乎我们理当拥有;有时神就允许我们得着所追求的事物。是的,他们贪恋,那正是败坏的开端。人的堕落总是从这一个奇异的、神秘的欲望领域中滋生。现今的心理学是否能解释欲望?如果你问一位心理学家何谓欲望,他可能会提到抑制、禁止等名词,但欲望的领域仍然是人类生命中一个高不可测的部分。欲望不属心理的范畴,虽然它有助于心理;它也不属意志的范畴,虽然欲望也触及责任。然而主宰人一切心思意念的却是人的欲望。它总是一切腐败之源。圣经一开头的故事,就是绝佳的例证。人是如何堕落的?看看创世记的记载。“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她想要神供应以外的东西。这些百姓是神的子民,是自由的人;保罗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贪恋,它破坏了自由的律。
第二件事恶事──拜偶像
其次是拜偶像,他指的是出埃及记32章记载的事,我们都耳熟能详。摩西上了西乃山,百姓久等他不回,开始不耐烦,频频询问他的踪迹。他们不知道摩西遭遇了什么事。于是他们要求亚伦为自己造一个神。亚伦搜集了他们从埃及带出的一切首饰,用火烧了,塑成一只金牛。亚伦受责备时,他所说的话真是惊人。他说他把这些金饰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他的意思是,牛犊自己出来的,似乎这纯属意外事件。不!他们存心要造一个东西代表神。那是一切祸患的起源。没有人可以代表神,他们破坏了神的律法,另外设立假神。保罗说他们拜偶像,又“坐下吃喝,起来玩耍”。这些已获自由的百姓,不但未完成他们的责任,反而转离开去,违反神的命令,另外设立偶像来拜。
第三件事恶事──国家分裂
许多年之后,这个国家陷入了分裂局面。我们都记得所罗门去世之后发生的事。百姓来见罗波安,请他放松他父亲所罗门加在他们身上的重轭。罗波安舍弃耆老的建议,却去和身边的少年人商议。如果他听从老年人的意见,或许后来的祸患就不致发生。这位年轻的王决定沿袭所罗门的专制,他对百姓说,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结果呢?应验了这一句话:“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罢”(王上12:16)。以色列分裂成二,北方由耶罗波安治理。耶罗波安采取了什么行动?他又重复亚伦的罪行,铸造金牛犊代表神。他并不是想用偶像取代神,他是想藉金牛犊让百姓认识神。因此从出埃及记开始,我们看见这个国家经过了几个世纪,即使在神的引导下渡过红海,从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他们仍然不断塑造偶像来代替神。
第四件事恶事──淫乱
请读民数记25章的故事。百姓隔离了真自由,误用自由,不但与摩押女子通婚,甚至与巴力毗珥连合,犯了淫乱的罪。本已低落的道德标准如今降得更低了。而这些百姓都是享有特权的百姓,都是神带领到荣耀自由里的子民。
第五件事恶事──不信
故事记载在民数记21章。他们变得不耐烦,失望,最后甚至口出亵渎的话。
第六件事恶事──怨言
其实这是一开始就有的,它表现的是内心的不满,埋怨。保罗列出的这份单子真是洋洋大观!他们的行动与前面他们蒙拯救的描述形成何等尖锐的对比!这意谓着什么?权利本身没有价值。他们因误用自由而遭毁灭。他们有自由,但他们没有活在真自由里,不但不根据神仆人享有的荣耀自由行事,反而偏离正道,行各样的恶事。保罗用这些例子说明自由本身不能保证什么,如果忘记责任,徒具自由也是罔然。
原则的应用(11-13)
保罗指出这些事情发生,并记载下来,都是在警戒我们这些末世的信徒。在这个末世的时候,我们回顾过去的年代,就可以看到所发生的事。那些百姓虽然享有特权,却因他们的失败,而倒毙在旷野。
最中心的警告见于第12节,“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它可以作多方面的运用。但愿那些因自己的特权而自以为站得稳的人要谨慎,免得跌倒。
保罗以充满恩慈的语气结束这一段话。我们都会遇见试炼。我们会发现这些较低层次的试探是想引诱我们撤回对神的忠心,结果却会毁坏自由。“你们所遇见的试采,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意思不是说,神不会让我们跌倒;但神已经计划,安排,供应,使我们不必跌倒。祂“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我们都会有试探。我们都会听见引诱的声音叫我们偏离正路,但我们不必听从它。当我们面对试探时,就会找到一条出路。许多年前我听赫顿先生(Hutton)说过一句话,觉得深获我心,永难忘记。他说,“神总是会开一条出路,那条路就是主的道路,加上一双飞奔的脚。”如果试探来临,我们的最佳策略就是拔脚跑开,不让试探摸触到自己。我们若停留在一个充满试探的社区里,就可能降低我们的标准,最后跌倒,虽然我们自以为站立得住。许多时候,正确、勇敢的作法不是与试探争斗,而是转身跑开。神总是会开一条逃生的出路。
因此这段经文的整个教训可以用彼得的话作总结。彼得在第一封信里对基督徒说,“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彼前2:16)。我们这些神的仆人所享有的自由一方面是无限的自由,另一方面却也是受限制的。但愿我们谨慎,免得我们用基督里的自由来遮盖恶事。
哥林多前书10:14-11:1
本段经文中,使徒又回过来答覆哥林多人有关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并且结束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看见他定下了管理的原则(8章),并且用他自己的使徒身分来解释这些原则(9章),又藉以色列的历史来作说明。
在所有基督徒的信心生活中,自由都有其限制。如今他以突出的方式回到主题,并作结论。首先是确切的禁止(10:14-22),接着是最后的指示(10:23-11:1)。
确切的禁止(10:14-22)
第14节简短而扼要。“所以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中文圣经无“所以”二字)。“所以”是根据前面说过的事,标明一个结果。将“逃避拜偶像的事”和前面的经文连在一起看,就能发现“所以”的用意。前一节是,“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珞,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所以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关系立即可见。神预备一条出路。运用在这件事上,就意味着逃避之路。不要流连徘徊在试探的环境中,要逃避它。本章前面部分所列出以色列的罪行,其中一项是拜偶像。保罗在那里举出埃及记32章记载的事为例,他们铸造、敬拜金牛犊,然后坐下来吃喝享乐。他说,要逃避拜偶像和这一类的事。
在以色列百姓的例子中,拜偶像意味什么?他们造了一个假的东西来代表神。他们铸造金牛犊,并不表示他们打算另外再立一个新的神。他们没有违反第一条诫命,他们违反的是第二条。他们造一个东西来帮助他们明白神,但这样作是降低了神的理想。那个金牛犊根本不能代表神,然而他们敬拜它,向它献祭;等作完这一切之后,他们就坐下来吃喝,玩耍。因此这里拜偶像的意思是把别的东西放在神的地位上,想用它来代表神,并且敬拜它;这样作等于贬低了整个生命的观念。所以“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这是神预备的出路。
使徒继续说下去。留意他如何一步步接近他们。“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解经家对这句话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一句讽刺的话。我们记得早先他曾嘲笑他们的自以为聪明。有人认为此处他仍在继续嘲讽。我不敢确定,但我想他是假设他们是有知识,见解,和智慧的人,所以他如此呼吁,“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接下去是一段令人注目的经文(10:16-20)。为了总结他所说的,保罗提到圣餐的仪式,以显示参与这种敬拜的人当如何与其它的祭拜分别。他提出两件东西,一是所祝福的杯,一是饼。这是圣餐中必备的。我们都熟悉这仪式。或许我们对如何守圣餐意见分歧,但大家都同意它的神圣,美丽,及价值。我们有时称它为主的晚餐,或擘饼聚会。我个人喜欢称它为“祝谢餐”(Eucharist),因为它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谢,那也正是我们守圣餐的本意。在守这仪式时,我们来到神面前颂赞,敬拜,感谢。我们不是到主的台子前认罪,那应该事先作完。我们来以前要先对付罪,与神有正确的关系。保罗引用圣餐为例有他的理由,稍后我们会看到。“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走同领基督的身体么?”我们立刻从“同领”一词得到助益。稍早我们已看到这词,虽然它被译成另外的形式,但在希腊文里是同一字。保罗稍早时提到基督教会的功用。“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一同得分”与这里的“同领”是同一个字“koinonia”。不妨将这节经文改成,“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一同得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一同得分基督的身体么?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
留意保罗所作的。他提醒他们敬拜的中心事实,那是基督教会的经历中最神圣的行动,也是今日我们所谨守的。关于这圣餐的事实,他如何说?
首先是所祝福的杯。那是什么?那表示同领基督的血;当我们喝这杯时,就显明我们同得救赎。当我们擘饼时,就显明我们有分于基督的生命。血代表救赎,饼代表生命的完整。他对这些人说,你们到主的桌前,擘开饼,喝这杯。你明白你所作的吗?你是在表达与耶稣基督一同得分。保罗用基督徒生活和经历中这件醒目的事,来说明他的原则。
这一切对基督徒的信心有深刻含义。对基督徒而言,没有一件事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没有一件事是次要的,因为这一切事都受到我们与主的关系中一些紧要的事实所影响。我们可以吃祭偶像之物吗?不要忘了,我们的敬拜中心也包括吃喝,不论何时我们吃这饼喝这杯,就表示我们同领那为我们破碎的身体,同领那为我们所流出的血。这是基督徒生活中极重要的事。保罗提醒他们不要忘记。
从这个观点着眼,就可看出我们到底能作什么。保罗用非比寻常的方法让我们明白,那些透过基督的身体和血,与祂一同得分的人,不可能再与邪恶的灵相交。“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什么呢,或说偶像算得什么呢?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如果你这么作了,结果如何?你就是在“惹主的愤恨”了。保罗这里使用的\cs14“愤恨”,和旧约里用来描述神的“忌邪”是同一个词。“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4:24)。神因祂的荣耀、权利而忌恨邪灵;祂让一个人与耶稣基督一同得分,同领基督的身体和血时,祂也指望从这人身上得到回应。如果这人转离开,去拜偶像,参与拜假神的仪式,神就会愤怒,忌恨。
因此保罗在最高的层次上结束他对这个主题的教导。他对哥林多人的问题作了明确、清楚的解答。他提出一些原则,并且一再重复强调凡事都可行,但并不都有益处。有益的事并不是指承担别人的重担,而是指与人一起承担重担。许多事看来是合宜的,可行的,但不一定有益处,不一定能建立、教诲人。这样的事,我们就不要去行。这又回到第8章的原则。基督徒衡量事情的准则不在于看这事是否对自已有益,而是看它对别人会产生什么果效。
(10:25-30)
是保罗特别针对哥林多人说的。在那城里,有许多拜偶像的事。人们祭完偶像之后,就把一部分祭肉拿到巿场上卖。基督徒该如何作?保罗说,凡巿上卖的都可以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买来的肉是神所供应的。这是一回事。
但保罗的话还末说完。他进一步声明,如果他们受不信的人邀请赴席,就尽管去;摆在他们前面的食物,若末经主人指明是祭偶像之物,他们就可以和主人一同吃,不必问什么话。另一方面──请留意这中间的危险──他们若应邀赴席,主人清楚说明这食物是祭过偶像的,他们就不要接触,也不要吃这食物。这是为了那人良心的缘故。他们应该拒绝食用。──《摩根解经丛书》